第176章 集团观察员的最终报告 肯定与警告(2 / 2)

加入书签

准化、流程化的管理体系,而高度依赖于林眠个人独特的领导风格、难以言喻的‘灵感’来源(我们至今无法完全理解其决策机制),以及他本人在团队中建立的、近乎个人魅力的权威。

一旦脱离林眠本人,这套模式能否持续运转?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

它更像是一种‘个人魔法’,而非可推广的‘科学管理’。”

她展示了几份对鼎盛科技其他试图模仿该模式的部门的调研数据,结果无一例外,要么画虎不成反类犬,效率不升反降,要么根本无法推行,徒增内部矛盾。

“第二,也是更为关键的一点,”

陈静的声音变得更加严肃,“该模式在价值观层面,与集团乃至整个行业主流倡导的‘奋斗者文化’、‘奉献精神’存在潜在冲突,具有破坏组织纪律性的巨大风险。”

屏幕上出现了几张对比图。

一边是林眠团队准点下班后空荡荡的办公区,另一边是其他部门灯火通明、人头攒动的加班场景。

“当‘不加班’、‘高调保障休息’成为一种被公开肯定甚至奖赏的行为时,它会对其他恪守传统、努力加班的员工造成何种心理冲击?当‘拒绝无效内耗’被简单理解为‘拒绝上级安排的非核心任务’时,组织的执行力与统一协调性如何保障?”

陈静抛出一连串尖锐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这种模式无形中挑战了管理者的权威,削弱了基于工时和表面服从的传统控制手段。

长此以往,恐将动摇组织稳定的根基,引不可控的文化混乱。

我们观察到,在鼎盛科技内部,已经出现了因林眠团队的存在而导致的员工心态波动和隐性抵触情绪。”

她最后调出一页,上面用加粗的红字写着结论:

“综上所述,林眠模式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

其在微观团队层面展现出的短期高效能令人印象深刻,但其强烈的个人色彩、不可复制性以及对组织统一纪律和文化认同的潜在破坏力,构成了不容忽视的战略级风险。”

“建议集团:可保持对该模式及林眠个人的持续观察与接触,汲取其有益成分(如提升会议效率、优化流程),但在集团层面大规模推广需极其审慎。

同时,应警惕该模式在鼎盛科技内部可能引的文化分裂与管理失控风险,必要时,总部应介入进行引导与规范,以维护组织整体的健康与稳定。”

报告完毕。

陈静放下遥控器,微微鞠躬,然后安静地坐回自己的位置。

会议室里陷入了一片沉寂。

只有纸张翻动的细微声响,和几位高管深沉不一的呼吸声。

詹姆斯·刘总裁靠在椅背上,双手交叉置于桌前,目光深邃地看着屏幕上那最后几行红字。

他欣赏林眠的才华,也为那份业绩数据心动,但作为一名掌控庞大商业帝国的领袖,他更清楚“稳定”

和“可控”

的重要性。

一份充满矛盾与警示的最终报告,被密封在文件夹里,也沉甸甸地压在了每一位与会者的心头。

肯定与警告并存。

机遇与风险一体。

如何对待林眠这颗突然崛起的、既耀眼又带着尖刺的新星,成了摆在星辉集团最高决策层面前的一道难题。

而这份报告的副本,此刻正以最高加密等级,在传输线上,飞流向鼎盛科技总裁王总的保密邮箱。

风暴,已在无声处酝酿。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