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红星闪耀时(1 / 5)
潘老也饶有兴致地看着,虽然不是船舶零件,但原理是相通的。如果这台机器能啃下钛合金航空件,那加工航母上那些高强度特种钢的複杂构件,也应该不在话下。
小王接过存储介质,深吸一口气,手指在“红星”系统的键盘上快速敲击,将程序导入系统。
屏幕上,零件的三维模型和刀具路径模拟清晰地显示出来。
这是“红星”系统首次在如此多高级别专家面前亮相,小王感觉自己的手心都在冒汗。
“报告姜总师,工件装夹完毕,激光对刀完成,刀具补偿已输入。”他长上前一步,沉声报告。
他们使用了姜晨为他们提供的接触式探头和早期激光对刀仪,确保了初始定位的绝对精准。
“启动主轴,转速8000转/分。开启高压中心出水冷却。”姜晨盯着屏幕上的参数,冷静地下达指令。
“嗡——”高速电主轴,这也是国产化的关键部件之一,初期性能指标有所保留,发出平稳而有力的啸叫,迅速达到了预设的转速。
紧接着,一股压力高达70bar(大气压)的乳白色金属切削液,如同高压水枪般,精准地从主轴中心喷射而出,直接浇淋在即将接触工件的多刃硬质合金立铣刀刀尖上,瞬间腾起浓密的白色水雾。
这种中心出水冷却方式,能最有效地将冷却液送到切削区域,降低温度,冲走切屑,对于加工钛合金至关重要。
“一切正常,准备就绪。”小王的手指悬停在绿色的“循环启动”按钮上,等待着最后的指令。
整个厂房落针可闻。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心脏提到了嗓子眼。
“开始加工!”姜晨下令。
随着小王颤抖着按下按钮,历史性的时刻到来了!
巨大的龙门带动着主轴箱,快速而平稳地移动到加工起始点。B/C摆动头以一个精确计算好的複合角度倾斜到位。高速旋转的立铣刀,带着一往无前的气势,终于,轻轻地、试探性地,接触到了那块闪烁着银灰色金属光泽的钛合金毛坯表面。
“滋啦——!!!!!”
一声比之前任何一次试切都要响亮、尖锐、甚至可以说得上是“惨烈”的金属切削声,猛然响起!
与此同时,一连串耀眼的、如同电焊般的蓝紫色火星,夹杂着被瞬间汽化蒸腾的冷却液白雾,从刀具与工件接触的区域猛烈喷溅而出!钛合金的“倔强”,在与高速旋转的硬质合金刀具碰撞的第一刻,就展现得淋漓尽致!
第一次真正的“雕刻”,以一种极具视觉和听觉衝击力的方式,正式开始!
所有人都下意识地向前凑了凑,恨不得把脸贴在厚厚的防弹级聚碳酸酯观察窗上,目光死死地锁定着那团被火星、水雾和飞溅的银灰色金属屑笼罩的加工区域。
“红星”系统开始展现它的“智慧”。控制下的五个坐标轴(X,Y,Z,B,C)如同被赋予了生命,开始了复杂而又异常协调的联动。
工作台在X、Y方向上平稳移动,龙门横樑带动主轴箱在Z方向上下起伏,而B/C摆动头则如同灵巧的舞者,不断地、精确地调整着刀具的姿态,驱动着那把高速旋转的铣刀,如同技艺最高超的雕刻家手中的刻刀,在那块坚硬、粘韧的钛合金上,按照预设的复杂路径,一层层地“剥离”掉多馀的材料,逐渐勾勒出零件的轮廓。
切削的声音始终没有停歇,时而因为切削深度加大而变得高亢刺耳,如同厉鬼尖啸;时而因为进行侧面精铣而变得相对低沉平稳,如同猛兽的低吼。
但总体来说,还算在可控的范围之内。
控制屏幕上,实时显示的刀具实际运动轨迹(通过光栅尺反馈)与程序预设的理论路径,几乎完美地重合在一起,误差被控制在微米级别。
“看……看起来……好像还行?”一位机械部的领导观察了半天,看到加工过程似乎比较顺利,忍不住小声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