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红星闪耀时(2 / 5)
问旁边的周教授。
他虽然不懂具体技术,但也能感觉到,这台机器跑起来似乎比以前见过的国产机床要“稳”得多。
“现在只是开粗,去除大部分馀量,对精度要求相对不高,主要考验机床的刚性和功率。”周教授紧盯着屏幕上的主轴负载和各轴跟随误差曲线,额头上已经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低声回答,“真正的考验在后面,等进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阶段,特别是那些复杂曲面和薄壁结构的加工,那才是对系统算法和伺服控制的终极检验。”
周教授的话音未落,异变突生!
当加工程序进行到一个需要刀具进行大角度倾斜、採用螺旋下刀方式铣削一个深腔内侧复杂曲面时——这是一种典型的五轴联动加工难点,对机床动态性能和控制算法要求极高——刺耳的警报声突然响起!
“嗡嗡嗡——嗡嗡嗡——!!!”
一种尖锐的、不规则的高频震颤声猛然从加工区域传出,声音之大,甚至盖过了主轴的啸叫!
与此同时,控制屏幕上的主轴负载曲线瞬间飙升,如同心电图般剧烈跳动!透过观察窗,可以清晰地看到,那把高速旋转的立铣刀正在剧烈地抖动,如同得了“帕金森症”,在工件表面留下了一道道波浪形的、丑陋的“啃刀”痕迹!
“不好!是切削颤振!!”负责机床本体的老李,这位经验丰富的机床专家,脸色刷地一下白了,失声惊呼,“快!快停机!!”他下意识地就要冲过去拍下红色的急停按钮。
切削颤振是高速加工中的“癌症”,一旦发生且未能及时控制,轻则损坏刀具和工件,导致零件报废,重则可能损坏主轴甚至导致机床结构损伤!
“等一下!”就在老李的手即将触碰到按钮的瞬间,姜晨的声音冷静地响起,制止了他,“问题不大!不是机床刚性问题,是切削参数进入了不稳定区域,与系统固有频率产生了共振!别停机,停机再启动找回加工点更麻烦!小王,立刻执行‘颤振抑制’预案B!”
姜晨的语速极快,但指令清晰无比:“主轴转速立刻降低百分之十,调整到7200转!进给速度同步降低百分之十五!同时,启用系统内的‘变螺距铣削’宏程序,让刀具在小范围内随机改变切削角度!加大中心出水冷却液的流量和压力!”
“是!”小王虽然也吓得不轻,但对姜晨的指令有着近乎本能的信任,他的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操作,几乎没有丝毫犹豫。
奇迹发生了!
几乎是在新的切削参数和“变螺距铣削”宏程序(这是姜晨根据系统提供的先进工艺知识,预先编写好并集成到“红星”系统中的“绝活”之一,用于破坏颤振产生的周期性条件)生效的瞬间,那刺耳的、令人心悸的震颤声,如同被掐住了脖子的鸭子,戛然而然而止!
主轴负载曲线迅速回落到平稳的区间,刀具的抖动消失了,切削过程重新变得平稳流畅,只是切削的声音变得略微有些变化。
虽然工件表面留下了一道无法完全消除的瑕疵(后续精加工可以修复一部分)但一场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危机,就这样被硬生生地“压”了下去!
在场的所有专家都惊呆了,看向姜晨的眼神充满了震惊。
切削颤振是世界级的加工难题,涉及到刀具系统、工件系统、机床结构系统的複杂动态耦合,其产生机理极其複杂,预测和抑制都非常困难。即使是经验最丰富的老师傅,遇到颤振往往也只能靠反覆试错来调整参数。
而姜晨,竟然能在颤振发生的瞬间,仅凭听声音、看数据,以及他那超越常人的直觉,就准确判断出问题的性质,并给出如此精准、甚至带有“黑科技”色彩(变螺距铣削)的解决方案?!
这份功力,已经不能用“神乎其技”来形容了,简直就是“开挂”!
他们当然不知道,就在颤振发生的那一刹那,姜晨脑海中的系统,早已根据实时传感器反馈的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