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鲁班挥斧(1 / 4)

加入书签

“姜……姜总师……”周教授艰难地抬起头,“这……这些……真的是您……您一个人……弄出来的?”

“嗯,主要是利用计算机模拟和……一些现有的理论基础。”姜晨脸不红心不跳地“谦虚”道,同时心里暗爽,系统出品,果然牛逼。

会议室里再次陷入沉默。

但这一次,沉默中不再是迷茫和绝望,而是一种被巨大“馅饼”砸中后,有点晕乎乎的狂喜和……一丝丝的“作弊”心虚。

有了这份近乎于“标准答案”的“参考实现”,虽然不能说照抄就能用,因为他们还需要大量的消化、理解、移植、测试、以及针对国产硬件的适配工作,但无疑将“红星”数控系统的研发周期,从原本预计的“三五年起步”,直接缩短到了“一两年可见成果”!

如果极限一点,甚至可以将时间控制在一年以内!

因为那些最核心、最艰难的算法和架构难关,已经被姜晨用一种“作弊”的方式,直接荡平了!

剩下的,就是大量的、虽然繁琐但方向明确的工程实现工作!

“咳咳,”周教授最先回过神来,他激动地涨红了脸,用力一挥手,“还愣着干什么?!这简直是……是天降甘霖!是咱们数控事业的‘定海神针’!所有人,立刻!马上!把这些资料吃透!消化掉!变成咱们自己的东西!姜总师已经把饭喂到咱们嘴边了,要是再吃不下去,咱们就都该回家抱孩子去!”

“是!”

“明白!”

所有专家都像打了鸡血一样,眼中重新燃起了熊熊的斗志!

虽然被姜晨的“神级操作”震得不轻,甚至感觉有点胜之不武,但能亲手把代表世界顶尖水平的数控系统搞出来,这种诱惑是任何一个技术人员都无法抗拒的!

方向既明,粮草已备,“红星”团队这支集结了全国精英的“方面军”,终于可以放下所有的疑虑和包袱,朝着那个清晰可见的目标,发起全速冲锋了!

这场硬仗,在姜晨这位“开挂”总师的带领下,正式进入了快车道!

就这样,在无数个不眠之夜,在无数次失败、争吵、妥协与重来的痛苦循环中,“红星”团队如同在黑暗的隧道中掘进的工兵,凭藉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和对国家使命的强烈担当,顽强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推进着。

姜晨虽然因为要统筹全局,关注“昆仑”号、“海龙”以及其他更多的新项目,没有直接参与日常的编码和设计工作,但他始终是“红星”项目的“定海神针”。

他会定期听取团队的进度汇报,利用自己对系统知识的深刻理解和超越时代的战略视野,在几个关键的技术路线选择,比如实时内核的选型、总线标准的确定、核心算法的瓶颈突破、或者团队遇到实在难以解决的“卡壳”问题时,比如某个关键芯片的替代方案、某个仿真结果与理论严重偏离的原因分析,给予“恰到好处”的点拨和启发。

他的每一次指导,都如同灯塔的光芒,指引着团队少走弯路,纠正可能出现的偏差,确保整个项目始终保持在正确的、高效的航向上。

时间的脚步,如同黄河入海,奔腾不息,悄然迈入了1989年。

经过将近一年的夜以继日的艰苦奋战,“红星”数控系统的核心软件平台——包括自主研发的实时操作系统内核、基于先进算法的运动控制器、PLC解释器以及初步的人机交互界面——终于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开发、集成和内部封闭测试。

硬件平台也取得了突破,基于国产RISC处理器的原型控制板卡已经成功运行。

在凤凰军工厂的一个新建成的、屏蔽效果更好的电磁兼容实验室内,一台经过特殊改造、用高精度激光干涉仪和测功机实时监控、连接了五轴伺服电机和模拟负载的半物理仿真平台上,“红星”系统迎来了它的第一次全面“大考”。

周启明教授亲自坐镇总控制台。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