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代码我已经帮你们写好了(1 / 4)
方向既明,剩下的就是集中力量,将蓝图变为现实。
就在这次技术攻关启动会结束的第二天,在姜晨的建议和国家的强力推动下,一个集结了国内自动化、计算机、软件、精密机械等领域最顶尖力量的数控系统联合攻关团队,在凤凰军工厂的技术支持和资源倾斜下,正式挂牌成立。
项目被赋予了一个充满时代烙印和希望的代号——“红星”。
“红星”团队的阵容堪称国家级的“梦之队”。
领军人物毫无悬念地由德高望重、在数控领域耕耘一生的周启明教授担任总师;核心骨干汇聚了来自京城大学、华清大学、国防科大等顶尖高校自动化和计算机系的教授、博导及其最得意的门生;中科院计算所、自动化所、软件所派出了最强的研究员阵容;原机械工业部下属的京城机床研究所、齐城机床研究所等几个老牌劲旅的数控技术专家也悉数加入。
当然,也少不了凤凰军工厂自己培养起来的、经历过“磐石”光刻机、“神盾”雷达等一个个硬仗洗礼的、实战经验丰富的软硬件尖兵。
这几乎是把当时国内能找到的相关领域的“牛人”都一网打尽了,摆出了一副不成功便成仁、要打一场数控系统“聊渖战役”的架势。
接到任命的那一刻,周教授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重如泰山,但他浑浊的老眼中却燃烧着前所未有的火焰。
这可能是他这一代科技工作者,为国家突破核心技术瓶颈、挺直工业脊樑、实现“龙国制造”梦想的最后一次机会了,必须豁出老命,背水一战。
攻关的过程,远比所有人预想的都要艰难,每一步都踩在未知的荆棘之上,洒满了汗水甚至泪水。
首先拦在面前的就是硬件平台的搭建。
虽然姜晨指明了RISC架构的方向,国内也有“磐石”计划的基础,但要研制出能够满足数控系统微秒级实时响应、高可靠性、强抗干扰能力的专用控制芯片或工业级板卡,依然挑战巨大,绝非一日之功。
团队不得不采取“两条腿走路”的策略:一路人马,由王志宏教授领衔,基于现有的“磐石”衍生芯片进行深度优化设计,增加实时控制所需的特殊指令和接口,目标是儘快拿出“国产芯”方案。
另一路人马,则先采用国外有限引进的几款早期商用RISC芯片,如MIPSR3000、AMD29K系列搭建原型验证平台,用于先行验证软件算法和系统架构,边学习、边验证、边等待“国产芯”的成熟。
无数个日夜,硬件组的工程师们像着了魔一样,伏在堆满了示波器、逻辑分析仪和各种测试线缆的实验台前,与电路板上那些比蚂蚁还小的元件和信号搏斗。
他们绘制着一遍遍修改的电路图,小心翼翼地焊接调试着脆弱得如同艺术品的原型板,彻夜不眠地追踪着高速信号中那些鬼魅般的毛刺和抖动,解决着一个又一个看似微小却可能导致整个系统崩溃的时序竞争、信号串扰和电磁兼容(EMC)的“玄学”问题。
为了模拟工业现场恶劣的电磁环境,他们甚至土法上马,用大功率电机和电焊机在旁边製造干扰,测试板卡的抗干扰能力。
如果说硬件是“骨架”,那么软件系统的构建,则是更为艰巨的“灵魂”工程。
姜晨提供的只是核心算法原理和架构思想,相当于甩给了这帮国内顶尖专家们一份“设计哲学”和几把“关键钥匙”。
但怎么用这些钥匙打开一扇扇紧锁的大门,把那些听起来牛逼哄哄的抽象理念,转化成几十万行乃至上百万行能在冰冷硬件上稳定、高效、实时运行的底层控制代码——这活儿,按理说,还得靠团队自己,像最苦逼的码农一样,从HelloWorld开始,一砖一瓦,硬生生把这座软件“金字塔”给搭建起来。
这他妈简直是要命。
要知道,这年头国内的软件产业还处于“史前文明”阶段,连个像样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