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另辟蹊径(1 / 4)

加入书签

第二天,凤凰军工厂,一间刚刚改造完成、配备了当时国内最先进投影设备和屏蔽装置的特级保密会议室。

姜晨再次召集了周启明教授等一批国内自动化控制、计算机体系结构和软件工程领域最顶尖的专家。

这次的范围更小,除了周教授等几位老资历的学术泰斗,更多的是年富力强、思想活跃的中青年骨干,其中不少人还参与过“磐石”计划,算是姜晨的老熟人。

气氛比昨天在招待所时少了几分沉重,多了几分期待和探究。

昨天姜晨提出的“集中力量主攻数控系统”的提议和“弯道超车”的豪言,已经在小范围内传开,吊足了大家的胃口。

他们都想知道,姜晨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姜晨没有寒暄,直接开门见山:“各位老师,各位同志,昨天我们分析了当前的困境,结论很清楚,跟着国外的路子走,我们死路一条。”

“发那科、西门子他们在传统数控技术上积累了几十年,专利壁垒密不透风,我们想模仿都找不到门路,更别说超越了。”

他走到电子白板前,这也是凤凰军工厂根据姜晨提供的思路,用投影仪和特殊触控膜改造的早期产品,调出一张简化的技术对比图。

“所以,我们必须换道。找到一条他们尚未形成绝对垄断,同时又符合未来技术发展趋势,并且能够发挥我们自身优势的道路。”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等待着姜晨揭晓答案。

“我经过反覆的思考和……嗯……大量的计算机模拟推演,”姜晨巧妙地掩饰着系统的存在,“认为有三个方向,值得我们重点突破。”

他伸出第一根手指:“第一,处理器架构。”

“我们为什么一定要用国外那些复杂、臃肿、还死贵的CISC(复杂指令集)处理器,或者他们严格限制出口的高性能x86芯片?RISC(精简指令集计算)架构,大家应该不陌生吧?”

他看向人群中一位戴着黑框眼镜、头发略显稀疏的中年专家,笑了笑:“王教授,‘磐石’计划后期,我们不是已经验证了RISC架构在特定领域的潜力吗?”

被点名的王志宏教授,是中科院计算所的骨干,也是“磐石”计划CPU设计团队的核心成员之一。

他扶了扶眼镜,点头道:“是的,姜总师。我们在‘磐石’项目中,确实设计和验证过一款基于MIPS指令集的32位RISC处理器原型,主要用于光刻机内部的一些高速控制和图像处理。”

“相比CISC,RISC指令简单、长度固定、便于流水线执行,功耗也低。当时的结论是,在需要高吞吐量和低延迟响应的实时控制领域,RISC确实有潜力。”

“潜力?我看是大有可为!”姜晨语气加重,“数控系统,什么最重要?”

“实时性!精度!响应速度!”

“RISC指令简单,执行周期确定,中断响应快,这不正是我们数控系统最需要的特性吗?而且,指令集简单,意味着我们可以更快地设计出自主可控的CPU核心,甚至可以根据数控需求,定制一些专用指令!”

“‘磐石’的经验证明,我们有这个基础,有这个能力!与其去仿制别人复杂的、还处处设限的CISC或x86芯片,不如我们自己开辟一条RISC的道路!用我们自己的‘龙芯’(沿用之前的代号),来驱动我们自己的数控大脑!”

王志宏教授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他之前一直觉得RISC更适合工作站、服务器,没想到姜晨直接点破了它在嵌入式实时控制领域的巨大优势。

“对啊!指令周期确定,中断延迟低……这对于需要微秒级响应的伺服控制来说,简直是量身定做!而且指令集简单,功耗低,也更容易做到工业级的稳定性和抗干扰!姜总师,这个思路……高!”

其他搞硬件的专家也纷纷点头,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