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林浩来访,歼7D难产(4 / 5)

加入书签

特别是关于脉冲多普勒雷达在复杂杂波环境下的目标识别和追踪能力,以及如何在有限的机载空间内实现高功率、小体积的同时满足全空域实时探测要求。

林浩清楚记得当初自己在率领团队面对这些问题时,一次次的失败和沮丧。

但姜晨提出的“微步扫描逻辑”和“自适应多波束形成技术”,彻底改变了他们对传统雷达波形生成和信号处理的认知,让整个项目的研究方向焕然一新,直接规避了许多不必要的弯路。

经过过去三个月的验证和调试,林浩他们赫然发现,JL-7A雷达的各项性能指标都得到了质的飞跃。

其对空中目标的探测距离增加了30%以上,特别是下视下射模式下,对低空目标的探测能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视距外精确引导水平。

同时,其能够跟踪并同时锁定多个空中目标的能力也大幅提升,从最初的3个增加到了8个甚至更多。

更为关键的是,雷达的电子对抗(ECCM)能力有了显著增强,在强电子干扰环境下仍能保持有效工作,大大提升了战机的生存能力和作战效率。

而这一切,都来源于姜晨那几页看似随意勾画的草图和寥寥数语的点拨。

姜晨只是摆了摆手,示意林浩不必如此客套,甚至过分的吹捧。

他心里清楚,如果不是“星际军工系统日志”里,有着超越这个时代至少数十年的技术细节和发展趋势预测,他根本不可能给出那样的“点拨”。

那些知识如同浩瀚的星尘,散落在他脑海中,随取随用,足以改变世界的军工格局。

对于他而言,这只是从数据流中截取了一段适合当前科技水平的“前瞻性信息”罢了。

他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林浩。

林浩匆匆而来,语气如此急切,显然不只是为了来报喜。

如果只是汇报进度,林浩大可以在电话里和自己说。

而不是亲自跑到06车间。

果然,林浩脸上的兴奋劲头并未完全消退,很快,另一层焦虑和沉重便浮了上来。

“姜总工程师,还有一个情况……”林浩的声音低沉了几分,眼神中带上了一丝担忧,“松州飞机制造厂那边,遇到大困难了。”

听到这个名字,姜晨的眉毛微微一挑。

松州飞机制造厂,是龙国目前唯一的,能够生产喷气式战斗机的总装厂。

他们的困难,绝不是小事。

它可能意味着新机型的量产瓶颈,也可能是现有飞机改进的重大阻碍。

“什么困难?”姜晨问道,眼中充满了探究的意味。

他知道,林浩既然亲自跑这一趟,那这个问题多半也和他的专业领域,甚至和他们14所的研发任务有着密切的关系。

毕竟,刚刚提到的JL-7A雷达的突破,最终也需要整合到飞机上才能发挥作用。

林浩深吸一口气,脸上尽显疲惫与无奈:“关于……关于我们现役主力战斗机歼-7的升级改造,在整合我们14所新研发的JL-7A航空雷达时,遇到了一个巨大的困难。”

“前段时间,我们尝试在新改装的歼-7D型号上进行首次雷达系统的集成测试与飞行试验,但却发现,仅仅是雷达仓位的结构强度,就无法完全承载JL-7A雷达在高速机动和高G过载下产生的震动与负荷,更别提雷达工作时对机载电源系统巨大的能量需求,现有电源也无法有效稳定地供给新雷达功率,从而导致雷达工作不稳定。”

“无论我们如何修改前部机身结构,调整雷达支架,或是进行复杂的减重和重心调整,始终无法彻底解决飞行稳定性问题。而改动现有型号的电源系统,又涉及到大量的复杂电路重构,以及能否有效利用现有发电机功率的问题。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了我们两周了,严重拖慢了歼-7战机整体升级进度的步伐。”

这无疑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