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林浩来访,歼7D难产(3 / 5)

加入书签

机,这放在以前,谁敢想?!

谁又能想到,看似落后的常规火箭弹,能打出这样令人难以置信的战果?!

...

与此同时,龙阳军工厂。

06车间,姜晨正专心致志地操作着那台AF—85。

他丝毫不知晓,就在刚才,他一手构思并完善的“天雷防空系统”,已经在南疆上空取得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卓越战果。

此刻,他全副身心都沉浸在眼前的工作中,外界的一切喧嚣都与他无关。

今天王厂长难得的给工人们放了个假。

因此车间内有些清净。

突然,车间的大门发出轻微的“咔哒”声,缓缓向内开启。

一个身材中等、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军装,但衣角却一丝不苟压平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

他的头发梳得整齐,眼神中带着学者特有的严谨与专注。

姜晨抬起头,看到来人是林浩,脸上显露出一丝诧异。

这是三个月来,林浩第一次亲自来找自己。

还是在06车间。

上一次见面,姜晨记得还是在全军区进行的动员大会上,两人作为各自的代表,都在台上发过言。

自那以后,尽管工作上有联系,但林浩也没有亲自找过姜晨。

这次看来有什么重要的事情。

“林所长,稀客啊。”姜晨的声音带着一丝笑意,虽然有些疲惫,但表情还算镇定。

林浩闻言,脸上露出了罕见的激动之色,他快步走到姜晨面前,声音中带着难以抑制的颤抖:“姜总工程师,我们,不,是您的‘鹰眼项目’,JL-7A航空雷达……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姜晨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但并未表现出过多的惊诧。

他知道,JL-7A雷达作为龙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航空雷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关乎新一代战斗机的“眼睛”,是真正实现“超视距作战”和“多目标打击”的关键。

项目研发周期漫长,技术门槛极高,尤其是在处理高增益天线、脉冲多普勒杂波抑制以及look-dow/shoot-dow(下视下射)能力方面,一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能够被林浩亲自跑过来汇报“突破性进展”,那绝非小打小闹。

“哦?那恭喜林所长和14所的同志们了。”姜晨言语简洁,却充满了真诚。

他知道,虽然思路是自己提出的,但14所背后一定付出了巨大的心血,才可能出现这样的结果。

尤其是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科研攻关的难度系数被无限放大。

林浩却连忙摆手,脸上泛着激动的潮红,神色中充满了一种近乎狂热的敬意:“不不不,姜总工程师,您这简直就是对我们,更是对整个龙国航空工业的天才!这次的突破,都是多亏了您的帮助,才让我们整个项目组茅塞顿开,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可以说,如果没有您几个月前给的那几份……那几份图纸和修改建议,我们恐怕还要在这里摸索上一年半载,甚至更久!”

他说着,语气越来越郑重,也是在陈述一个无法反驳的事实。

当初,姜晨仅仅是根据林浩在动员大会上提及的JL-7A项目遇到的几个瓶颈,结合星际军工系统日志中储存的庞大的知识库,随手点出了几个看似“异想天开”的改进方向。

这些方向涉及到雷达信号处理算法的调整、天线阵列布局的优化,以及对一些当时尚未成熟的复合材料应用前景的展望。

这些建议在当时看来,有些匪夷所思,甚至带着一点点“不合逻辑”的超前性。

然而,14所的科研人员本着姜晨在科研领域的威望和精准判断力,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将这些“建议”融入了研发之中。

他们发现,那些原本死胡同般的技术障碍,竟像是被一道奇迹般的光芒瞬间照亮,迎刃而解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