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我有一些不太成熟的想法(1 / 4)
龙阳军工厂,小会议室。
与厂长办公室那种略带生活气息的氛围不同,这里的一切都显得更加规整和严肃。长条形的会议桌擦得锃亮,上面摆放着搪瓷茶杯和几个烟灰缸。墙上悬挂着几幅标语,“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抓革命,促生产”,以及一张略显陈旧的龙国地图。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烟草味和旧木头家具的味道。
当姜晨推门而入时,立刻感受到了与往日不同的气氛。
除了王厂长和陈参谋这两位“自己人”之外,会议桌的另一侧,赫然坐着四位身着干部服或蓝色工装、气质明显不同于工厂职工的陌生人。
他们的坐姿端正,神情间带着一种难以言说的矜持和审视。
即使在与王厂长、陈参谋交谈时,也隐隐透着一股居高临下的意味。
他们,想必就是来自电子工业部第十四研究所的专家团队了。
“小姜来了!快过来!”王厂长立刻热情地招呼,打破了室内略显微妙的气氛。
他站起身,准备为双方做介绍。
那四位陌生人也随着王厂长的声音,将目光投向了门口的姜晨。
当看清姜晨那过分年轻的面容时,他们眼中不约而同地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惊讶,随即又被一种了然和更加复杂的审视所取代。
“来来来,我给你们介绍一下!”王厂长走到姜晨身边,带着自豪的语气说道,“这位,就是我们龙阳军工厂的技术科负责人(虽然还是筹备阶段,但在这种场合必须抬出来),也是这次‘前哨一号’项目的副总设计师,姜晨同志!”
他又转向姜晨,介绍起对面的四人:“小姜,这几位就是从金陵远道而来的贵客,电子工业部第十四研究所的专家同志们!”
“这位是十四所雷达总体研究室的高级工程师,也是这次对接小组的负责人,高明伟同志!”王厂长指向为首的一位年约四十多岁、戴着黑框眼镜、面容略显清瘦但眼神锐利的中年人。
“这位是天线研究室的主任工程师,张建军同志!”他指向旁边一位身材中等、皮肤略黑、看起来比较务实寡言的男子。
“这位是信号处理研究室的年轻才俊,李真同志!”王厂长介绍到一位二十七八岁、显得有些意气风发的年轻人时,对方只是微微点了点头,眼神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骄傲。
“这位是负责资料整理和协调工作的孙慧同志!”最后,他介绍了一位三十岁左右、梳着齐耳短发、戴着眼镜显得文静细致的女同志。
“高工,张工,李工,孙同志,欢迎欢迎!一路辛苦了!”姜晨上前一步,脸上露出标准的、礼貌的笑容,依次与四人握手。
“姜副总师,你好你好!”高明伟握手时,力度适中,脸上也带着客气的微笑,但眼神却在不着痕迹地打量着姜晨,“年轻有为啊!我们来之前,就听说了姜副总师在63式步枪改进项目上的大名,真是了不起!”
“是啊,没想到姜副总师这么年轻!”张建军握手时比较实在,话语也相对直白。
李真握手时则显得有些心不在焉,只是轻轻碰了一下,嘴角微撇:“久仰大名。”
比起前面的三个人,孙慧则比较客气,微笑着点头:“姜副总师好。”
一番客套的寒暄,双方落座。
姜晨敏锐地捕捉到了对方态度中那份掺杂着客气、惊讶、审视,甚至是一丝若有若无的敷衍和优越感。
他心里清楚,这种态度并非完全针对他个人,而是源于两个单位之间巨大的“辈分”和“地位”差距,以及不同技术领域之间的壁垒和认知差异。
电子工业部第十四研究所,那是什么地方?
那是龙国雷达技术的“摇篮”和“国家队”!
从建国初期仿制苏式雷达起家,到后来独立自主研制出多款填补国内空白的先进雷达系统,十四所汇聚了全国最顶尖的电子技术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