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7章 江淹《杂体诗三十首?其十二》(2 / 3)
。“南澨”即南边的水滨,“辞南澨”描绘出诗人从家乡南边的渡口启程离开的情景。“衔怨”一词,并非真正的怨恨,而是饱含着无奈与不舍之情,这种情感如哽在喉。“西津”西边的渡口,进一步强调了离别之地。诗人通过“南澨”与“西津”的表述,突出了离别的场景,强化了不舍与无奈的情绪,让人感受到他内心的纠结与痛苦。
4. 驱马遵淮泗,旦夕见梁陈
- 解析: “驱马”表明诗人踏上行程,骑着马前行。“遵淮泗”意思是沿着淮河和泗水行进,描绘出诗人一路的行程路线。“旦夕见梁陈”则表示经过日夜兼程,很快就到达了梁陈之地。这两句诗简洁明了地叙述了诗人的旅途过程,从离开家乡到抵达目的地,展现了诗人在路途中的奔波,也暗示了新环境与家乡的距离,为下文在新环境中的经历与感慨做铺垫。
5. 服义追上列,矫迹厕宫臣
- 解析: “服义”表示诗人秉持正义,愿意遵循道德规范和礼仪准则,以这种态度去追求与朝廷中地位较高的人看齐,希望能够融入新的环境。“追上列”体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心态,渴望在新的岗位上有所作为。“矫迹”有矫正行为之意,诗人来到新的环境后,努力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厕宫臣”指跻身成为宫臣,表明诗人成功进入宫廷,成为太子身边的臣子。此句展现了诗人为适应新角色所做出的努力,以及对自己新身份的认同和责任感。
6. 朱黻咸髦士,长缨皆俊民
- 解析: “朱黻”指古代礼服上的红色蔽膝,是官员身份的象征,在这里指代穿着华丽官服的官员。“咸髦士”意思是都是杰出的人才,强调身边的同僚皆是德才兼备之士。“长缨”本指长绳子,常用来比喻有所作为的人,这里代指众多的才俊。“皆俊民”同样表明周围的人都是优秀的人才。这两句通过对身边同僚的描写,描绘出宫廷中人才济济的景象,既体现了诗人对周围优秀同僚的赞赏,也侧面反映出他在这样的环境中可能感受到的压力,为下文的感慨埋下伏笔。
7. 契阔承华内,绸缪逾岁年
- 解析: “契阔”有聚散离合之意,在这里表示诗人与同僚们在宫廷之内相处,经历了各种相聚与离别。“承华”指代太子所居之地,点明了活动的场所。“绸缪”原意为紧密缠缚,引申为情意殷切,形容诗人与同僚们在宫廷中相处得十分融洽,感情深厚。“逾岁年”说明这种相处的时间已经超过一年,强调了时间的推移。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在宫廷中的生活状态,与同僚们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同时也暗示了他在宫廷生活中的一些经历和感悟,为下文情感的进一步抒发做铺垫。
8. 日暮聊总驾,逍遥观洛川
- 解析: “日暮”点明时间是傍晚时分,此时太阳即将落山,天色渐暗。“聊总驾”意思是暂且驾车出行,诗人在傍晚时分,暂且驾车出游。“逍遥”体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状态,但结合上下文,这种逍遥并非真正的无忧无虑,而是一种在忙碌生活中暂时的放松。“观洛川”即观赏洛川的景色,洛川是当地的一处自然景观。诗人选择在傍晚观赏洛川,既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也可能是借自然之景来排解内心的情绪,为下文抒发对生命的感慨做铺垫。
9. 殂殁多拱木,宿草凌寒烟
- 解析: “殂殁”指死亡,“拱木”指树干可两手合抱的大树,古人认为墓地的树木长到可以双手合抱时,说明逝者已去世多年。“殂殁多拱木”描绘出诗人在洛川看到许多墓地,墓地上的树木大多已粗壮,暗示这里埋葬了许多逝去已久的人。“宿草”指隔年的草,“凌寒烟”描绘出宿草在寒冷的烟雾中瑟瑟发抖的景象。这两句通过对墓地荒寒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凉、阴森的氛围,引发诗人对生命短暂和时光流逝的感慨,为下文“游子易感慨”做了有力的铺垫。
10.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