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孙绰《游天台山赋》(8 / 14)

加入书签

和清幽的环境,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51. 建木灭景于千寻,琪树璀璨而垂珠。

- 解析: “建木灭景于千寻”,传说中的建木高耸入云,千寻之高都看不到它的影子,“灭景”指看不见影子,形容建木极高,“千寻”表示极高的程度;“琪树璀璨而垂珠”,玉树光彩夺目,垂挂着如珠般的果实或花朵,“璀璨”突出琪树的光彩,此句描绘出天台山仙都中神树的奇异与华丽,进一步强化了仙境的奇幻色彩。

52. 王乔控鹤以冲天,应真飞锡以蹑虚。

- 解析: “王乔控鹤以冲天”,传说中的仙人王乔驾驭着仙鹤直冲云霄,“控鹤”即驾驭仙鹤;“应真飞锡以蹑虚”,“应真”指罗汉,他们手持锡杖飞行在空中,“飞锡”指僧人持锡杖云游,“蹑虚”表示在空中行走。此句通过引用王乔和罗汉的传说,展现出天台山仙都中仙人的神奇活动,增添了浓厚的神话色彩,表明这里是仙人出没的仙境。

53. 骋神变之挥霍,忽出有而入无。

- 解析: 此句描述仙人展现出神妙变化,动作迅速,“骋神变之挥霍”,“骋”有施展之意,“挥霍”形容迅速变化的样子;“忽出有而入无”,仙人能够突然从有形的世界进入到无形的境界,体现出仙人神通广大,变化莫测,进一步渲染了天台山仙都的神秘奇幻氛围,也反映出作者对这种超凡境界的惊叹与向往。

54. 于是游览既周,体静心闲。

- 解析: “于是游览既周”,作者在天台山仙都的游览已经结束,“体静心闲”,身体得到放松,心境也变得闲适悠然。此句表明作者在历经奇妙的游历后,身心都达到了一种宁静愉悦的状态,体现出这次游历对作者心灵的滋养和放松作用。

55. 害马已去,世事都捐。

- 解析: “害马已去”运用了“害群之马”的典故,这里指心中的杂念、烦恼如同害马一样已经去除;“世事都捐”,世间的俗事都被抛却。此句表达出作者在天台山的游历中,心灵得到净化,摆脱了尘世杂念和俗事的困扰,达到了一种超脱的精神境界。

56. 投刃皆虚,目牛无全。

- 解析: 此句运用了《庄子·养生主》中庖丁解牛的典故,“投刃皆虚”,像庖丁解牛一样,刀刃总是能在牛体的空隙中运行,“目牛无全”,看到的牛不再是完整的牛,而是牛体的筋骨结构。作者借此表达自己在经历天台山的游历和精神洗礼后,对事物的认知更加透彻,能够洞察本质,体现出一种智慧的提升和精神境界的升华。

57. 凝思幽岩,朗咏长川。

- 解析: “凝思幽岩”,作者在幽静的山岩边凝神思考,“朗咏长川”,对着长长的河流高声吟咏。此句描绘出作者在游历结束后,沉浸在对天台山的感悟之中,通过思考和吟咏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展现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精神状态。

58. 尔乃羲和亭午,游气高褰。

- 解析: “尔乃”为承接连词,“羲和亭午”,羲和是神话中太阳的驾车者,这里表示太阳到了中午,“亭午”即中午时分;“游气高褰”,空中的雾气高高地散开,描绘出中午时分天气晴朗,雾气消散的景象,为下文描写法鼓振响、众香扬烟等场景营造出一个开阔明朗的背景。

59. 法鼓琅以振响,众香馥以扬烟。

- 解析: “法鼓琅以振响”,佛寺的法鼓发出清脆响亮的声音,“琅”形容声音清脆;“众香馥以扬烟”,各种香料燃烧时香气浓郁,烟雾升腾,“馥”表示香气浓郁。此句从听觉和嗅觉的角度,描绘出一幅庄严而神秘的宗教场景,暗示天台山不仅有自然美景和仙境氛围,还蕴含着深厚的宗教文化气息。

60. 肆觐天宗,爰集通仙。

- 解析: “肆觐天宗”,作者尽情地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