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孙绰《游天台山赋》(7 / 14)
,体现出天台山不仅有美丽的自然景观,还具有让人忘却烦恼、净化心灵的作用。
43. 荡遗尘于旋流,发五盖之游蒙。
- 解析: “荡遗尘于旋流”,作者在灵溪的旋流中,将尘世的烦恼如尘埃般荡涤而去;“发五盖之游蒙”,“五盖”在佛教中指覆盖心性使人不能明了正道的五种烦恼,即贪欲、嗔恚、睡眠、掉悔、疑,“游蒙”指内心的迷惑。此句进一步强调在天台山的游历让作者摆脱了尘世烦恼与内心的迷惑,达到了一种心灵的解脱与觉醒。
44. 追羲农之绝轨,蹑二老之玄踪。
- 解析: “追羲农之绝轨”,“羲农”指伏羲氏和神农氏,是传说中上古的圣君,“绝轨”指他们留下的超凡的事迹和行迹,作者希望追寻他们的踪迹;“蹑二老之玄踪”,“二老”可能指老子和老莱子,代表道家的先贤,“玄踪”指他们深奥玄妙的踪迹。此句表明作者在天台山的游历中,不仅追求自然之美与心灵净化,还渴望追寻古代圣贤和道家先人的超凡境界与思想轨迹,提升了文章的文化内涵与思想深度。
45. 陟降信宿,迄于仙都。
- 解析: “陟降”表示上下行走,“信宿”指连住两夜,作者经过几天的上下行走,历经两夜后,“迄于仙都”,终于到达了传说中的仙都。此句简洁地交代了作者行程的时间和最终到达的地点,“仙都”一词为下文对天台山仙境般景象的描写做铺垫,引发读者对仙都奇妙景象的期待。
46. 双阙云竦以夹路,琼台中天而悬居。
- 解析: 到达仙都后,作者看到“双阙云竦以夹路”,两座如宫殿般的建筑高耸入云,夹立在道路两旁,“云竦”突出其高耸的态势;“琼台中天而悬居”,华丽的楼台仿佛悬在天空之中,“中天”强调其位置之高,此句描绘出天台山仙都建筑的奇幻与雄伟,给人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仿佛进入了仙境。
47. 朱阁玲珑于林间,玉堂阴映于高隅。
- 解析: “朱阁玲珑于林间”,红色的楼阁在林间显得精巧细致,“玲珑”突出楼阁的精巧之态;“玉堂阴映于高隅”,玉饰的殿堂在高处的角落隐隐映衬,“阴映”描绘出一种若隐若现的朦胧美感。此句通过对仙都中朱阁和玉堂的描写,展现出建筑与自然环境相互映衬的美妙画面,进一步渲染出仙都的优雅与神秘。
48. 彤云斐亹以翼棂,皦日炯晃于绮疏。
- 解析: “彤云斐亹以翼棂”,红色的云霞绚烂飘动,如同在为窗户的棂格增添羽翼,“斐亹”形容云霞绚烂的样子,此句从色彩和动态上描绘云霞与楼阁窗户的关系,使画面富有美感和动感;“皦日炯晃于绮疏”,明亮的太阳光辉透过雕花的窗户闪耀,“皦日”指明亮的太阳,“绮疏”即雕花的窗户,通过光线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明亮而奇幻的氛围,让仙都的景象更加生动逼真。
49. 八桂森挺以凌霜,五芝含秀而晨敷。
- 解析: “八桂森挺以凌霜”,八棵桂树高大挺拔,不畏寒霜,“森挺”突出桂树的挺拔姿态,“凌霜”体现其不畏严寒的品质;“五芝含秀而晨敷”,五种灵芝蕴含着灵秀之气,在清晨绽放,“含秀”描绘灵芝的灵秀,“晨敷”强调其在清晨展现出的生机。此句通过对桂树和灵芝的描写,展现出天台山仙都植物的神奇与美好,进一步渲染出仙境的氛围。
50. 惠风伫芳于阳林,醴泉涌溜于阴渠。
- 解析: “惠风伫芳于阳林”,温和的春风在向阳的树林中停留,使林中充满芬芳,“惠风”指温和的风,“伫芳”形象地表现出春风仿佛停留下来播撒芬芳;“醴泉涌溜于阴渠”,甘甜的泉水在背阴的沟渠中潺潺流淌,“醴泉”指甜美的泉水,“涌溜”描绘出泉水流动的状态。此句从风与泉的角度,通过嗅觉和听觉描写,展现出天台山仙都宜人的气候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