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孙绰《游天台山赋》(6 / 14)

加入书签

满莓苔的滑石上,突出道路的湿滑难行;“搏壁立之翠屏”,“搏”有抓住、攀爬之意,“壁立之翠屏”形容如屏风般陡峭直立的绿色山崖,此句通过描写作者在湿滑的石头上行走和攀爬陡峭山崖的情景,继续强调旅途的艰难,展现出作者在艰难环境中努力前行的姿态。

35. 揽樛木之长萝,援葛藟之飞茎。

- 解析: “揽樛木之长萝”,“揽”为抓住,“樛木”指向下弯曲的树木,“长萝”即长长的藤萝,作者抓住向下弯曲树木上的长藤萝;“援葛藟之飞茎”,“援”也是抓住,“葛藟”是一种藤本植物,“飞茎”形容其茎蔓细长如飞,作者借助葛藟细长的茎蔓攀爬,描绘出作者在山林中借助植物艰难攀爬前行的画面,体现出作者在困境中积极寻找前进方式的坚韧。

36. 虽一冒于垂堂,乃永存乎长生。

- 解析: “垂堂”指靠近屋檐的地方,比喻危险的境地,“一冒于垂堂”表示作者虽冒着如靠近屋檐般的危险,但作者认为这一切是为了追求“永存乎长生”,也就是为了能够获得长生不老的机会。此句表明作者深知前往天台山之路充满危险,却甘愿冒险,因为在他心中,对长生的渴望以及对超凡境界的追求,远远超过了对眼前危险的恐惧,体现出作者为了实现目标不惜付出代价的坚定决心。

37. 必契诚于幽昧,履重险而逾平。

- 解析: “契诚”指心意契合、真诚,“幽昧”这里可理解为天台山所代表的神秘境界或追求长生的幽微之道。作者坚信只要在内心深处与这神秘的追求真诚契合,那么即便踏上充满重重艰险的道路,也会觉得道路如同坦途一般。此句强调了信念的力量,只要内心坚定,外在的艰难险阻便无法阻挡追求的脚步,进一步体现出作者对自身信念的执着。

38. 既克隮于九折,路威夷而修通。

- 解析: “克”表示能够,“隮”意为登上,“九折”形容山路曲折,作者终于成功登上了曲折的山路。“威夷”形容道路曲折漫长,“修通”表示道路变得通畅。此句描绘作者克服重重困难后,原本曲折难行的道路逐渐变得通畅,象征着作者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历经艰难后迎来转机,也暗示着只要坚持不懈,就能突破困境。

39. 恣心目之寥朗,任缓步之从容。

- 解析: “恣”有尽情、放纵之意,“心目之寥朗”指作者的心境开阔、视野明朗。在历经艰难险阻后,作者终于可以尽情享受心境的开阔与明朗,“任缓步之从容”,能够从容不迫地缓慢行走。此句生动地展现出作者在克服困难后的轻松愉悦,与前文的艰难形成鲜明对比,体现出一种苦尽甘来的畅快。

40. 藉萋萋之纤草,荫落落之长松。

- 解析: “藉”是凭借、依靠,“萋萋之纤草”描绘出茂盛而纤细的青草,作者依靠在这柔软的草地上;“荫”为遮蔽,“落落之长松”指高大而稀疏的松树,作者在高大松树的树荫下休憩。此句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一幅宁静优美的画面,体现出作者在历经艰辛后享受自然美景的惬意,也从侧面反映出天台山景色的宜人。

41. 觌翔鸾之裔裔,听鸣凤之嗈嗈。

- 解析: “觌”意为看见,“翔鸾之裔裔”描绘出鸾鸟飞翔时轻盈优雅的姿态;“听鸣凤之嗈嗈”,听到凤凰鸣叫时和谐悦耳的声音。这里作者运用视觉和听觉描写,展现出天台山仿佛是仙境一般,有鸾凤栖息,增添了天台山的神秘与祥瑞之气,同时也体现出作者身处此境的愉悦感受。

42. 过灵溪而一濯,疏烦想于心胸。

- 解析: “过灵溪而一濯”,作者经过灵溪时,在溪水中洗涤。“疏烦想于心胸”,通过在灵溪的洗涤,将心中的烦恼思绪疏解开来。此句借在灵溪的洗涤行为,表达出作者在天台山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心灵得到净化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