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春旱焦土,简上同舟(3 / 3)
喜;是干旱时,众人一起挖渠的坚持;是乱世里,众人一起活下去的决心。
雨越下越大,浇透了干土,浇绿了麦苗,也浇暖了每个人的心。农队的人开始往麦田里补种种子,赵无恤也蹲下来,手里拿着赵狗儿娘留下的麦种,一粒一粒,种进湿土里。
“这些种子,会发芽吗?” 赵狗儿蹲在旁边,看着赵无恤种种子。
“会的。” 赵无恤的声音很肯定,“它们会像我们一样,在土里扎根,在雨里长大,在秋天结出粮。”
赵狗儿点点头,也拿起一粒种子,种进土里。他的动作很轻,像在呵护一件珍宝 —— 那是娘的希望,是农队的希望,也是赵氏的希望。
赵无恤站起身,望着雨中的麦田。麦苗在雨水里舒展着叶子,像一个个小小的生命,在乱世的土地上,努力地生长。他怀里的新竹简,被雨水打湿了,却更结实了 —— 那些字,不是用墨写的,是用汗、用血、用众人的心意写的,比任何青铜礼器都坚固,比任何玉璧都珍贵。
他想起赵鞅给的那卷新竹简,想起自己写下的第一个 “仁” 字,想起后来补的 “邻里之礼”“同舟之礼”。这些字,会陪着麦苗一起长大,陪着农队一起收获,陪着赵氏一起,在晋土的烽烟里,一点点站稳脚跟。
雨还在下,风却没那么冷了。远处的赵氏营地,旗帜在雨中猎猎作响,像在为这场雨欢呼,也像在为农队的人欢呼。赵无恤知道,这场雨不是结束,是开始 —— 是 “赵氏之礼” 落地生根的开始,是乱世里众人同心的开始,是华夏文明在焦土上重新发芽的开始。
他摸了摸怀里的新竹简,指尖在 “同舟之礼” 四个字上轻轻摩挲。雨水带着新竹的青气,钻进指尖,传到心里,暖得像篝火。他知道,这卷竹简,会比《周礼》更长久,比《春秋》更鲜活,因为它写的是活人,是活的土地,是活的希望 —— 是乱世里,永远不会熄灭的 “礼” 与 “仁”。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