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元正纪大论第七十一十三(6 / 7)
是身体的能量加油站,常按能增强体质;太冲穴呢,是情绪的调节器,压力大、心情不好时按一按,立马舒服多了。
这两个穴位,现代人也级爱用,简直就是随身携带的“小确幸”
按钮!
说到方剂,我可以给大家介绍一个经典的“温中散寒”
小秘方——姜枣茶。
做法简单,材料也家常:生姜切片约2o克(大约就是手掌心那么大一坨),红枣去核6颗(相当于一把小零食的量),加水煮沸后转小火煮个1o分钟,加点红糖调味就ok了。
这方子,暖胃又暖心,特别适合那些一到冬天就手脚冰凉的小伙伴们。
再聊聊脉象,脉象能反映出人体的健康状况。
比如“弦脉”
,就像是摸到一根紧绷的琴弦,可能意味着肝气不舒;“滑脉”
,则像是摸到了滚动的珠子,可能是体内有痰湿或者怀孕了哦!
当然,咱们自己摸脉别太当真,还是找专业的中医大夫看看更靠谱。
戊寅年和戊申年,这两年可不简单,它们是“天符”
年,就像是天上的神仙给大地打了个响指,万物都得跟着节奏走。
在这两年里,自然界的能量场可是有特殊安排的:上面呢,是少阳相火在当家做主,这个少阳相火啊,你可以想象成是初夏的太阳,温暖但不燥热;中间呢,是太徵火运在捣鼓,这火势可就旺多了,像是盛夏的烈日,热情得让人有点儿受不了;下面呢,则是厥阴木在默默力,厥阴木就像是春天的树木,生机勃勃,带着一股子向上的劲儿。
咱们先来聊聊这“火化七,风化三,正化度也”
。
这句话听起来挺玄乎,其实很简单。
火化七,就是说这火的力量占了七成,想想看,夏天热得你只想吃冰淇淋的时候,那就是火化七在作祟;风化三呢,就是说风的力量占了三成,春天的风,虽然带着点凉意,但更多的是让人心情舒畅,万物复苏的感觉。
这两股力量搭配得刚刚好,就像是烤肉时的火候,既不过分也不欠缺,这就是所谓的“正化度”
。
那么,面对这样的自然能量场,咱们人体该咋整呢?古人说了:“其化上咸寒,中甘和,下辛凉,药食宜也。”
这话的意思就是,上半身觉得热得慌,就吃点儿咸的、凉性的东西,比如海带汤,清凉又解暑;中间脾胃这块儿呢,得吃点儿甘甜的、温和的东西,比如小米粥,养胃又舒心;下半身呢,要是感觉有点儿闷,就吃点儿辛辣的、凉性的,比如凉拌黄瓜,爽口又提神。
这不,药食同源,自然界的智慧全在这饮食里了。
不过,说到吃药,咱们得严谨点儿。
对于上半身火旺的朋友,咱们可以来个“降火小分队”
:取海带5o克(咸寒),加点莲子心1o克(清心火),再来点儿薄荷5克(清凉解表),煮成一锅“清凉海带汤”
,保证你喝完之后,整个人都“透心凉,心飞扬”
。
中间脾胃这块儿呢,咱们来个“和胃小能手”
:小米5o克(甘和),加点红枣8颗(健脾养血),再来一小把枸杞5克(滋补肝肾),熬成“小米红枣枸杞粥”
,暖胃又暖心,让你的脾胃感受到满满的爱意。
下半身要是觉得闷,咱们就来个“清爽小分队”
:黄瓜1根(辛凉),切丝,加上蒜末1o克(辛散),再来点儿醋15毫升(酸敛),拌成“蒜泥黄瓜”
,吃起来那叫一个清脆爽口,整个人都精神了起来。
说到这,咱们还没聊到穴位呢。
按照这上中下三焦的思路,我也给你推荐几个“养生大穴”
。
上半身火旺,咱们可以按按“曲池穴”
,位置在胳膊肘横纹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