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精密之魂,军械之牙,光明之心(2 / 3)
满了金属的味道和铿锵的撞击声。
但与重型机械厂不同,这里的声音更密集、更清脆。
车间内,冲压机正一下下有力地冲击着钢板,瞬间压制成一个个标准的英式MK-1型钢盔坯子。
经过修剪、卷边、钻孔、铆接内衬环和下巴托带扣,再送入烤漆车间进行表面处理(目前是简单的哑光绿漆),一顶顶防护性能远超传统布帽或德式皮盔的钢盔便就此诞生。
日产能力已达五千顶。
这些钢盔是英国怡和洋行订制,合同共十万个,准备全面换装前线英军的制式装备。
另一边,冲压机也在生产着另一个重要物件——椭圆形军用水壶。
同样是钢板冲压成型,然后焊接壶嘴、卷边、安装壶塞和帆布背带。水壶内部正在进行挂蜡防腐处理。
这条线日产能超过三千三百个。
同样是怡和洋行的订章,合同要求共5万个,分批供货。
在车间的深处,则是另一番景象。
这里没有巨大的冲压声,而是砂轮打磨的嘶嘶声和淬火油槽的滋滋声。
工人们正在加工多功能刺刀。
这种刺刀带有卡榫,可以上在步枪上,但同时刀身设计更合理,刀背带有锯齿,刀鞘头部还设计有剪线钳的功能。
经过锻打、粗磨、精磨、热处理、抛光、开刃、安装刀柄和刀鞘等二十余道工序,一把寒光闪闪的杀人利器才算完成。日产约七百二十把。
而最让林砚驻足的,是一个独立的工作区。
几位老师傅带着几个心灵手巧的学徒,正在手工组装一种多功能折叠工具——“领航者工兵刀”(仿瑞士军刀)。
虽然功能和样式还比较基础,主要是主刀、锥子、锯条、开罐器、螺丝起子等五六种功能,但结构精巧,用料扎实,极其实用。
目前只能小批量生产,日产不足千把,主要用于出口。
林砚拿起一把刚刚组装好的工兵刀,熟练地弹出各种工具,检查着它们的开合顺滑度和锁定可靠性。
他点了点头。
这些产品,看似不起眼,却是军队现代化不可或缺的獠牙与鳞甲。
一顶钢盔,或许就能在弹片横飞的战场上多救回一条命;一个水壶,能保证士兵在长途行军中保持基本战斗力;一把多功能刺刀和一把工兵刀,则是士兵在战场和野外的忠实伙伴。
离开军需五金厂那片铿锵作响的领域,林砚的脚步并未停歇,他转向工业区西北角。
那里矗立着的,是整个工业区跳动的心脏与能量源泉——领航者太原发电厂。
越是靠近,一种低沉的、恒定的嗡鸣声便越发清晰,逐渐压过了其他厂区的杂音,成为一种无处不在的背景音。
空气中也开始弥漫着煤炭燃烧后的淡淡硫味、高温蒸汽的湿润感、以及绝缘瓷瓶和过热润滑油散发出的特殊气息。
一座巨大的红砖厂房映入眼帘,顶部耸立着数根高大的烟囱,其中两根正稳定地吐出灰白色的烟汽。
厂房周围,是如同丛林般密集架设的高压电杆和纵横交错的粗黑电缆,它们像血管和神经网络一样,将强大的电流输送到工业区的每一个角落。
厂房门口闲人免进的牌子对于林砚形同虚设。守卫的士兵肃然敬礼,为他推开沉重的隔音铁门。
门内,是一个充满了钢铁力量与现代感的世界。
两台如同巨鲸般庞大的机组并列安置在厂房中央,它们正是仿制自晋城枯树林钢铁基地那台西门子机组的2500千瓦蒸汽涡轮发电机组。
巨大的锅炉在隔壁咆哮,将热能通过密集的管道输送过来,驱动着庞大的汽轮机转子以每分钟惊人的转速疯狂旋转,最终通过励磁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稳定的电能。
巨大的压力表、流量计、温度计的表盘上,指针稳定地指示在绿色区域。
穿着藏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