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精密之魂,军械之牙,光明之心(1 / 3)
走出纺织厂那喧闹温热、棉絮飞扬的天地,林砚深吸了一口室外稍显清冽的空气,并未停留,而是转向工业区另一片相对安静,却同样至关重要的区域。
这里聚集着几家规模或许不算最大,但对技术精度要求极高,且与军工体系息息相关的工厂。
他首先步入的是领航者光学仪器制造公司的厂房。
与纺织厂的宏大喧嚣不同,这里显得格外安静、洁净,甚至带着一丝学术般的严谨气息。
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抛光剂和金属冷却液的味道。
工人们穿着白色或浅灰色的工装,在明亮的灯光下,于各自的工作台前埋头操作。
他们手中的工具是精密的镊子、小巧的砂轮、复杂的调校夹具和带着目镜的检测仪器。
工作台上散落着细小的铜制零件、一片片晶莹剔透的玻璃镜片,以及半成品的望远镜筒身。
林砚在一个工作台前停下,看着一位老师傅正用鹿皮蘸着特制的抛光膏,在一枚凸透镜片上进行最后的手工精抛。
他的动作轻柔、稳定而富有韵律,仿佛不是在打磨玻璃,而是在抚摸一件珍贵的艺术品。
镜片在他手下逐渐变得完美无瑕,透光度极高。
“林先生。”工厂的负责人,一位戴着深度眼镜、曾是太原师范学堂物理教员的陈工程师连忙迎上来,语气中带着知识分子特有的认真。
“产能怎么样?良品率?”林砚的目光扫过车间,直接问道。
“回林先生,目前主要生产6×30和8×30两种规格的双筒望远镜。”
陈工程师推了推眼镜,汇报道,“得益于晋城那边提供的优质镜片,我们的组装和调校效率大大提高。目前日产望远镜约三百五十具,良品率勉强能达到七成五。”
他说出这个数字时,似乎还有些不满意。
七成五,在这个时代,对于精密光学仪器而言,已是一个极其惊人的数字。
林砚点了点头,他知道这其中的不易。
他拿起一具刚刚调校完成、包裹着黑色硫化革饰皮的8×30望远镜,举到眼前向窗外望去。
视野清晰、明亮,边缘畸变控制得相当出色,调焦顺滑精准。
“镜片供应没问题吧?”
“完全没有问题!”陈工程师这次回答得很快,脸上露出笑容,“晋城玻璃作坊哦不,现在是领航者特种玻璃研究公司了,他们的产品质量非常稳定,批次一致性很好,大大减少了我们调校的难度和废品率。说起来,还真多亏了您当初让他们和长治玻璃厂搞竞争(第三卷20章),这下可是逼出真本事了。”
林砚放下望远镜,不置可否。
竞争只是手段,结果才是目的。
晋城那帮老匠人加上新补充的化学人才(美国留学生),到底还是把这块硬骨头啃下来了。
这望远镜,将是未来军官的眼睛,其价值无可估量。
离开光学厂,隔壁便是领航者精密钟表厂。
这里的氛围更为奇妙,安静得几乎能听到心跳声,只有无数细微的滴答声汇聚成一种奇妙的背景音浪。
工作台更小,工具更精密。
工人们借助放大镜灯,小心翼翼地组装着那些细小的齿轮、簧片、擒纵机构。
这里目前的主要产品并非华丽的座钟或怀表,而是结构相对简单、却对走时精度和可靠性要求极高的军用指北针和炮兵用延时引信基础机芯。
厂长是一位沉默寡言的瑞士归侨,只是向林砚简单展示了成品指北针的灵敏度和稳定性,以及机芯的测试数据。
一切都在无声的数字和精准的演示中说明问题。
产量不大,日产指北针四百余个,机芯更少,但每一个都是关乎战场胜负的可靠节点。
最后,林砚走进了领航者军需五金制品厂。
这里的气氛陡然一变,重新充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