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精密之魂,军械之牙,光明之心(3 / 3)
蓝色工装、耳朵里塞着棉花的工人们,手持长柄听针和点温枪,神情专注地沿着巡检路线仔细检查着每一个轴承、每一段管道、每一处阀门。
林砚的出现并没有引起太大的骚动,只有一位公司新招的、从德国留学回的电厂总工程师刘国华快步迎了上来,他的声音不得不提高八度才能在这轰鸣中被听清:“林先生!”
“运行情况如何!”林砚同样提高音量,目光却早已扫过那些最重要的仪表。
“一切平稳!一号机组已连续运行一千二百小时,二号机组九百五十小时!负荷稳定在四千千瓦上下!”
刘工程师大声汇报,语气中带着自豪,“枯树林那边提供的锻件和咱们自己加工的精度都没问题,轴承温度、油压、振动值全部在优等范围!”
这时,旁边一个穿着太原光明电灯公司制服的技术人员也凑了过来,他是联合技术试验团队的成员,脸上带着兴奋:
“林先生,电网运行也非常成功!我们按照您之前提的分区调度、冗余备份原则布设的线路,电压稳定,频率波动控制在正负零点五赫兹以内!工业区内的电机再也没出现过因为电压骤降而烧毁的情况了!晚上给太原城区的供电也稳得很,灯再也不闪了!”
这个消息让林砚的眉头舒展了些许。
稳定可靠的电力,是工业生产的绝对前提。
电机烧毁不仅仅是经济损失,更会打断生产节奏,其隐性成本巨大。
电网的可靠性,与发电机本身的可靠性同等重要。
“煤耗呢?”林砚问了一个关键的经济指标。
刘工程师显然对此了然于胸:
“平均每发一度电,耗标准煤大概一斤一两(约0.55公斤),比我们最初预计的一斤半要低不少!主要是锅炉做了些改进,热效率提高了!”
这个数据让林砚点了点头。
煤耗直接关系到发电成本,进而影响所有下游产品的成本。
每降低一分,积累起来都是巨大的利润。
他走到巨大的控制屏前,上面布满了开关、指示灯和原始的记录仪表(自动记录纸带,记录着电压、电流、频率的曲线)。
纸带上的曲线平稳得几乎像用直尺画出来,这代表着极高的供电品质。
“枯树林基地那边,对这两台机组的运行数据反馈怎么说?”林砚又问。
晋城基地不仅是技术来源,更是最严苛的验证场。
“他们的工程师上个月才来过,带走了全部运行记录。”
刘工程师回答道,“结论是运行平稳性和可靠性完全达到甚至超过了原装机组的预期!他们已经在根据我们的运行数据,优化第三台机组的设计了,说是要争取把单机容量做到五千千瓦!”
“很好。”林砚的目光再次掠过那两台稳定运行的钢铁巨兽,以及墙上那幅标注着供电范围不断扩大的电网地图。
这两台机组的成功,意味着领航者已经彻底掌握了中型电站的设计、制造、安装和运行维护的全套技术,能源命脉真正握在了自己手中。
“保持住。”林砚对刘工程师和那位电灯公司的技术员说道,“可靠性是第一位的,其次是经济性。未来的负荷会越来越大,你们要有心理准备。”
“是!林先生放心!”两人齐声应道,眼神灼灼。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掌管的究竟是怎样的力量。
林砚最后看了一眼那稳定运行的机组,转身离开了这片轰鸣之地。
身后的光明之心,正有力地搏动着,将能量无声地注入他所描绘的工业巨兽的每一寸肌理,支撑着它不断成长、壮大。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