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匠心为证枯木逢春(3 / 3)

加入书签

我们的绣品,改改……又何妨?”

“只要能保住苏绣,改改也无妨!”

这句话,像一声号令,彻底击溃了老匠人们心中最后一道防线。

他们纷纷上前,围住那幅荷花绣屏,小心翼翼地触摸着,赞叹着,眼神里重新燃起了光。

展厅的角落里,一个戴着鸭舌帽的年轻人,悄悄放下了手机。

他刚刚用高清模式,将姜芸展示的样品、林晓讲解时提到的配方要点,以及张师傅最终触摸绣品的画面,全都录了下来。

他低头送了一条信息:“目标已接受,技术参数已获取。

‘固色’效果显着,比初稿数据更优。”

送完毕,他悄无声息地混入人群,离开了合作社。

而展厅的另一侧,一位穿着干部制服的中年男人,一直面带微笑地看着这一切。

他是县扶贫办的刘主任。

他走到姜芸身边,由衷地赞叹道:“姜芸同志,了不起啊!

你不仅解决了一场技术危机,更完成了一次思想上的革命!”

他顿了顿,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我有个想法。

这项化学固色技术,能不能推广到周边那些贫困村的绣娘手里?如果她们也能掌握这项技术,绣出的作品同样能保存长久,那她们的脱贫之路,就能走得更稳、更远了!”

姜芸看着眼前重归团结、气氛热烈的合作社成员,又听了刘主任的话,心中百感交集。

她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场技术的胜利,更是一场关于传承与创新的胜利。

她深吸一口气,从随身携带的布包里,拿出了一本本手写的册子。

封面上,是她用娟秀小楷写下的七个字——《苏绣化学固色技术手册》。

她走到离她最近的一位老匠人面前,双手递上手册,郑重地说道:“王婶,这是我们一起的财富。”

老匠人接过那本还带着姜芸体温的手册,指尖摩挲着封面,眼中泛起了泪光。

阳光穿过窗户,洒在姜芸年轻而坚毅的脸上,也洒在那本本即将分出去的手册上。

一场由灵泉枯竭引的危机,终于以一场波澜壮阔的技术革命,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而新的篇章,已然在合作社的欢声笑语中,悄然开启。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