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匠心为证枯木逢春(2 / 3)

加入书签

它不怕水洗,不怕摩擦。

这意味着,我们绣出的作品,百年之后,后人看到的,依然是它此刻最鲜活的模样,而不是一堆无法触碰的腐朽丝线。”

她的话像一颗石子,投入了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

老匠人们的眼神开始松动,那层坚冰般的抗拒,出现了一丝裂痕。

张师傅没有说话,他缓缓走上前,伸出那双布满老茧和针孔的手,颤抖着,想要触摸那块样品,却又在半空中停住,仿佛那是什么滚烫的神物。

就在这时,林晓走了上来,手里捧着一本泛黄的古籍影印本。

“张师傅,各位前辈。”

林晓的声音清脆而有力,“我查阅了《苏州织造局则例》的清代抄本,其中记载,‘凡御用绣品,其红绿之色,需以明矾水固之,以防褪色’。”

明矾!

这两个字像一道惊雷,劈在张师傅和所有老匠人的心头。

明矾,化学名称十二水合硫酸铝钾,在他们看来,这不就是“化学品”

吗?

“老祖宗……也用化学品?”

一位老匠人难以置信地问道。

林晓点点头,继续说道:“是的。

明矾,就是古人能找到的最好的‘固色剂’。

他们用当时最先进的‘化学知识’,来守护自己的匠心之作。

这和今天姜芸姐做的事情,本质上有什么不同呢?难道因为明矾是矿石,是‘老东西’,我们就觉得它正统;而李建国工程师研的试剂是‘新东西’,我们就觉得它旁门左道吗?”

“匠心为本,时代为用。”

林晓的声音掷地有声,“我们的祖辈,从未固步自封。

他们吸收一切能用的技术,只为让苏绣这门手艺,走得更远。

今天,我们为什么不能?”

一番话,如醍醐灌顶,让许多老匠人陷入了沉思。

张师傅的身体晃了晃,他死死地盯着那块被水洗、被摩擦过的金线,又缓缓转过头,看向自己那幅褪色的《牡丹图》。

他仿佛看到了几十年前,自己还是个年轻小伙,在师父的指导下,第一次用明矾水浸泡丝线时的情景。

师父当时说:“强子,记住,手艺是根,但根也要喝水,喝水就要用瓢。

明矾,就是咱们这代人的瓢。”

原来……自己一直坚守的“不变”

,从一开始就错了。

老祖宗的手艺,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像一条大河,一路走来,不断有新的溪流汇入,才变得波澜壮阔。

而自己,却妄想让这条河停滞不前,最终变成一潭死水。

巨大的悲哀和释然,同时涌上心头。

他终于伸出手,用指腹,极其轻柔地,触摸了一下那块金线样品。

那触感,坚韧,光滑,带着一丝桑叶的清香。

和他记忆中,用灵泉水浸润过的金线,几乎一模一样。

不,甚至更好。

因为它更坚韧,更有生命力。

他的眼眶红了,浑浊的泪水顺着脸上的皱纹滑落。

他没有看姜芸,而是痴痴地看着自己的《牡丹图》,声音沙哑得像被砂纸磨过:“我师父……教我绣这朵牡丹的时候,说花瓣要‘藏锋’,丝线要‘含光’……我以为,只要守住这规矩,绣品就能永远活下去……”

他抬起头,看向姜芸,眼神里没有了往日的尖锐和固执,只剩下一种长辈对晚辈的、混杂着愧疚与期许的复杂情感。

“我守了一辈子,守来的……却是一张越来越旧的脸。”

他哽咽着,指着那幅褪色的牡丹,“你……你让它……枯木逢春了。”

他转过身,面对着所有还处在犹豫中的老匠人,一字一顿地说道:“她说得对。

只要能保住苏绣的魂,让后人还能看到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