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北京灰峪村石炭纪岩层下的未解之谜2(2 / 2)

加入书签

奇怪的是,当天并没有下雨,地面很干燥,可脚印却异常清晰,而且脚印的边缘有少量灰褐色粉末,与“异常标本oo1”

掉落的碎屑完全一致。

李默立即叫醒张强,两人沿着脚印向化石坡方向追踪。

脚印在院外约5o米处的碎石路上消失,前方不远处,便是1972年开凿的备战洞遗址。

洞口早已经被碎石封堵住了,周围长满了半人高的野草。

就在这时,两人听见备战洞右侧的废弃煤窑,就是1983年刘老根失踪的3号煤窑那个方向,传来“滴答、滴答”

的水声,还夹杂着一种类似女人叹气的声音,断断续续的从煤窑深处传来。

两人跟着声音来到3号煤窑洞口。

洞口被杂草遮挡了小半,直径约12米,两人需弯腰才能进入。

“要不要进去看看?”

张强举着手电筒照从煤窑入口往里照。

李默犹豫了会,觉得煤窑内结构复杂,还存在坍塌风险。

最后李默决定先返回营地,等天亮以后再做打算。

回到营地时,已是凌晨3点3o分。

李默检查帐篷内的“异常标本oo1”

,现标本袋仍密封完好,但里面的化石却不翼而飞,只剩下一撮灰褐色粉末,与脚印边缘的粉末完全相同。

李默立刻挨个询问其他队员。

其余人均表示夜间未离开帐篷,也未听到异常声响。

向导老王得知化石消失后,面色凝重,“我就说这石头碰不得,这是周玉娘把它‘收回去’了。”

9月16日上午8点,科考队全员集合召开临时会议。

李默决定调整计划,优先调查备战洞与3号煤窑周边的地层,同时寻找“异常标本oo1”

的下落。

吃过早餐后,5人携带设备前往3号煤窑,老王因为担心“出事”

,就说自己留在营地看守物资。

上午1o点,科考队抵达3号煤窑入口处。

李默用放射性同位素检测仪对煤窑周边的岩层进行检测,并没有现异常辐射值。

张强和王浩清理了煤窑入口的杂草,李默举着手电筒进入了窑内。

这里的窑道倾斜向下延伸,李默向前走了大约15米后,路被坍塌的煤层堵死了,无法再继续深入。

窑道内壁的煤层中还嵌着很多的植物化石。

这些化石与化石坡上的普通标本一样,李默没有再现任何异常。

上午11点3o分,科考队转移至备战洞遗址。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