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北京灰峪村石炭纪岩层下的未解之谜1(2 / 2)
,灰峪村组织村民在村后化石坡下开凿应急避难所洞。
参与凿洞的村民一共8人,带队的是村里的老石匠56岁的周栓柱。
据周栓柱后来对子女的讲述,当年9月17日傍晚,洞已经凿到地下12米了,老周正用钢钎凿击岩层时,看见岩壁的侧前方上出现一个模糊的人影。
人影约16米高,头垂到腰间,穿着件蓝色布衫,背对着老周,一动不动。
老周以为是其他村民,喊了一声“谁在那儿”
,人影还是一动不动。
老周举着煤油灯走了过去,人影突然消失,人影前面的岩壁上是一片新鲜的凿痕,而凿痕周围的岩层中,露出一小块带叶脉的化石,形状与常见的石炭纪栉羊齿化石不同,更接近现代的杨树叶。
这事在村里传开后,有老人说“是周玉娘回来了”
。
周玉娘是明万历年间迁徙至灰峪村的周氏家族成员,相传她因难产去世后,葬于化石坡,墓在清代中期因采石被破坏。
村民们认为是开凿备战洞惊扰了周玉娘的魂魄,都拒绝继续施工。
备战洞最终还是停工了,村民拿碎石封堵住了洞口,这个洞口至今仍保留在化石坡下。
1983年12月,灰峪村42岁的刘老根为给生病的母亲筹集医药费,趁夜潜入村后废弃的3号煤窑,想偷点煤卖钱。
村民们在凌晨1点左右,听见煤窑方向传来一声惨叫,随后就没动静了。
第二天早上,村民现煤窑入口处的积雪上,有一串前半部分清晰,后半部分突然消失的脚印,旁边满地散落着刘老根的棉袄碎片,最大的一块碎片里还裹着一块黑色的岩石。
村长立刻组织了15名村民下窑洞搜救。
在井下5o米处的煤层中,现了一块破碎的石碑,碑体呈青灰色,上面用很细还时断时续的线条刻着“万历二十三年,周氏葬此”
8个小字,字的边缘有暗红色痕迹。
后来经过公社卫生院的医生检测,确认是人血。
搜救队在周边区域找了3天,始终没找到刘老根,只能把残碑带出,埋在村前的溪流边。
从此以后,每当下雪,这个煤窑入口处的积雪上,都会出现半截脚印。
村民们都觉得,这是刘老根的魂魄被“周氏”
困在这了。
久而久之,没人敢在靠近这儿,也没人再敢提及这件事了。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