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唐乐器5(4 / 6)

加入书签

个阮。

刘掌柜:(手里拿着个空布袋子)阿福兄弟,你们做的阮卖火了!

头五个三天就卖完了——有姑娘买去弹着玩,有教书先生买去教学生,还有戏班子的人来问,能不能做个大点儿的,他们想拿去伴奏!

李阿福:(惊讶地)这么快就卖完了?还有人要大的?

张老栓:(若有所思)大的也能做,就按琵琶的比例缩小一半,弦改成四根,声儿能更丰富些。

小幺,你去把上次剩下的桐木搬出来,咱这次做十个,五个小的,五个大的。

(赵小幺高兴地去搬木料,王铁蛋则跑去布庄,要了更粗的丝线——他说“大阮的弦得结实,不然绷不紧”

几人又忙了起来,这次做的阮,张老栓在琴身刻了更细致的花纹,还在琴杆上写了“宫束班制”

四个字——他说“咱做的东西,得让人家知道是谁做的,不能砸了宫束班的牌子”

【高潮】

又过了一个月,长安的市井巷陌里,渐渐能听到阮的声音了——西市的茶馆里,有艺人抱着阮弹小调;东市的姑娘们,成群地坐在院子里,你弹我唱;甚至宫里的小太监,也托人从刘掌柜的铺子里买了个小阮,说是给小公主玩。

一天傍晚,李阿福、王铁蛋、张老栓和赵小幺坐在工坊门口,每人抱着一个阮——李阿福抱的是最早做的那个,琴身已经有些磨损;王铁蛋抱的是个大阮,弦是粗丝线做的;张老栓抱的是个刻着云纹的小阮,声儿最亮;赵小幺抱的是自己刻了兔子的那个,宝贝得不行。

四人一起弹着张老栓编的调子,琴声清脆,飘在长安的暮色里,引得路过的行人驻足倾听。

王铁蛋:(弹完调子,笑着说)没想到咱几个憨货,闲得慌做的玩意儿,还能传遍长安!

李阿福:(挠挠头)这还得谢老栓师傅,要是没有您指导,咱这阮早散架了。

张老栓:(喝了口茶,慢悠悠地)不是我指导得好,是咱用了心——做任何东西,只要用心,就能做好。

这阮能流传开,是因为它“实在”

——轻便、好听、便宜,百姓用得上。

赵小幺:(抱着阮,蹦蹦跳跳)以后咱还要做更多的阮,让洛阳、扬州的人也能听到阮的声音!

(夕阳西下,灯笼的光映在四人的脸上,阮的琴声还在继续,混着远处的叫卖声、孩童的笑声,成了长安傍晚最温柔的声音。

唐·宫束班制阮记(续)

第四幕:岁月留声,宫束阮名传后世

场景

宫束班工坊,十年后,秋日。

工坊里的木料堆换了新的,工具也添了不少,但墙上挂着的一把旧阮——正是李阿福最早做的那个,琴身磨损,弦也换过几次,却被擦得锃亮。

李阿福已经成了宫束班的木工师傅,王铁蛋成了漆工师傅,赵小幺则能独立做阮,张老栓已经八十岁,很少动手做活,却常坐在工坊里,看着年轻人做阮。

【开场】

(一个穿着书生服的年轻人走进工坊,手里拿着一本乐谱,对着李阿福拱手)

书生:请问可是宫束班的李师傅?晚辈是从洛阳来的,听说长安宫束班做的阮最好,特来求购一把——晚辈学阮三年,一直想有一把“宫束阮”

李阿福:(笑着点头)我就是李阿福。

你想要什么样的阮?小的轻便,大的声儿亮,你随便选。

书生:(指着墙上的旧阮)晚辈想问问,那把旧阮是……

王铁蛋:(凑过来说)那是十年前,咱几个闲得慌,做的第一把阮!

当时就是觉得好玩,没想到现在能传到洛阳去。

(张老栓从里间出来,听见这话,慢悠悠走到书生面前,指了指旧阮)

张老栓:那把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