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唐乐器5(5 / 6)

加入书签

阮的木料,是当年做宫灯剩下的桐木,琴身里的月孔,还是铁蛋用小刨子一点点挖出来的——那会儿阿福连弦轴都削不圆,小幺还总在旁边添乱。

书生:(眼里满是敬佩)原来这阮还有这么一段故事!

晚辈在洛阳时,就听乐坊的先生说,“宫束阮”

音色透亮,还耐用,有的阮用了五六年,声儿还是一样亮。

(赵小幺抱着刚做好的一把阮从里间出来,阮身上刻着精致的缠枝莲纹,琴杆上“宫束班制”

四个字用朱砂描过,格外醒目)

赵小幺:(把阮递给书生)你试试这把!

木料选的是陈年老桐木,我还在琴身里贴了层薄竹片,声儿能更润些。

这几年咱琢磨着改良,小阮加了个琴枕,按弦更顺手;大阮换了牛筋弦,弹起来更有力道。

(书生接过阮,手指拨弦,“噔——”

的一声,音色清亮又带着暖意,比他之前用的阮更有韵味。

他弹了一段《长安秋》,琴声里满是秋意,听得众人都静了下来。

书生:(放下阮,激动地)就是这个味儿!

这把阮我要了!

回去后,我一定跟洛阳的朋友好好说说,让他们也来买“宫束阮”

(送走书生,李阿福取下墙上的旧阮,用布轻轻擦拭)

李阿福:真没想到,当年瞎琢磨的玩意儿,现在成了咱宫束班的招牌。

前儿个还有波斯来的商人,想把阮带到西域去呢。

王铁蛋:(笑着说)那咱可得多做些!

我琢磨着,给西域的阮刻上葡萄纹,他们肯定喜欢。

对了,老栓师傅,您还记得不?十年前做第一把阮时,阿福把弦绷断了三次,还差点把琴身刨穿!

张老栓:(眯着眼笑)怎么不记得?那会儿你急得直跳脚,说要把阿福的刨子扔了。

现在好了,你们都成了能独当一面的师傅,小幺也能自己带学徒了。

(赵小幺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指了指工坊外——几个学徒正围着木料,学着画阮的图样,有模有样的。

傍晚,夕阳透过窗棂,洒在工坊里。

李阿福、王铁蛋、张老栓坐在门槛上,赵小幺抱着阮,弹起了当年张老栓编的调子。

琴声飘出工坊,路过的孩童跟着哼,卖糖人的担子在门口停下,掌柜的也跟着打拍子。

远处,长安的城门渐渐关上,灯笼一盏盏亮起。

张老栓看着眼前的景象,轻声说:“物件啊,只要有用心,就能留得住。

这阮,是咱宫束班的念想,也是长安百姓的乐子,能传下去,就好。”

第五幕:阮声远扬

场景

长安西市,次年春日。

西市热闹非凡,卖丝绸的、卖香料的、卖小吃的,吆喝声此起彼伏。

刘掌柜的乐器铺前围满了人,铺子里挂着各式各样的阮——小阮刻着花鸟,大阮雕着云纹,还有给孩童做的迷你阮,小巧玲珑。

铺外搭了个小台子,一个穿绿裙的姑娘正抱着阮弹《春江曲》,琴声悠扬,引得不少人驻足。

(李阿福和王铁蛋提着一筐新做好的阮,走进刘掌柜的铺子。

刘掌柜一见他们,立刻迎了上来,脸上笑开了花)

刘掌柜:哎哟,你们可来了!

这筐阮要是再晚来一天,我就得派人去工坊催了!

你看外面,姑娘弹的那把阮,昨天刚到就被人订了,还有洛阳、扬州的订单,堆了一桌子!

李阿福:(看着铺子里的人,惊讶地)这么火?我还以为过了年,买阮的人会少点呢。

王铁蛋:(指着一把刻着波斯花纹的阮)刘掌柜,这把阮是咋回事?我记得咱没做过这样的啊。

刘掌柜:(笑着说)这是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