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唐3(4 / 6)

加入书签

好!

我等着看你们的成品。

这《自叙帖》石碑刻成后,定能成为传世之宝,你们宫束班也会名留青史!

【李大人走后,四人看着石碑,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柱子拍了拍小豆子的肩膀,小豆子推了推阿福,阿福慢悠悠地笑了笑,老石看着三人,眼中满是欣慰】

柱子:(兴奋地说)等刻完这石碑,咱们去西市吃碗胡辣汤,好好庆祝一下!

小豆子:(点头附和)好啊好啊!

我还要买一串糖葫芦,上次去西市没吃到,这次一定要补上!

阿福:(慢悠悠道)我想去看看西市的杂耍,听说有个耍猴的,特别有意思。

老石:(笑着说)行!

等完工了,我请客,咱们好好热闹热闹。

但现在,先把活干完!

【四人再次拿起工具,投入到刻石工作中。

阳光洒在石碑上,那些狂放的字迹仿佛在石上跳跃,诉说着怀素大师的书法传奇,也记录着宫束班这群“憨货”

的努力与坚持】

第四幕:石碑完工,流传于世

场景六:长安城朱雀大街书法阁-数月后-日

【书法阁前,百姓们围在《自叙帖》石碑前,纷纷驻足观赏。

有人指着石碑上的字迹,低声议论,有人拿出纸笔,临摹着上面的狂草】

一位老者:(眯着眼抚摸石碑边缘,感慨道)这《自叙帖》果然名不虚传!

怀素大师的书法狂放如惊雷,宫束班竟能把这笔势里的“气”

刻进石头里,真是绝了!

一位书生:(握着毛笔在纸上临摹,抬头赞叹)以前只在摹本上见狂草的形,今日见了石碑,才懂什么是“力透纸背”

——不,是“力透石心”

听说刻这碑的工匠们平时爱闹,可手上的功夫半点不含糊。

一个孩童:(拉着母亲的衣角,指着“笔冢”

二字)娘,这两个字看着像在跑,是不是怀素大师写字很快呀?

孩童母亲:(笑着点头)是呀,这就是狂草的妙处。

多亏了宫束班的工匠们,咱们才能对着石碑看清楚这笔法呢。

【不远处,老石带着柱子、小豆子、阿福站在柳树下,看着石碑前热闹的景象,脸上满是藏不住的自豪】

柱子:(撸起袖子,指着人群,嗓门洪亮)班头您看!

那么多人围着咱们刻的碑,比西市耍猴的还热闹!

以后谁再敢说咱们宫束班是“憨货”

,我就把这石碑指给他看!

小豆子:(晃着手里的糖葫芦,咬下一颗,含糊道)那可不!

上次去买糖,掌柜的还问我是不是刻《自叙帖》的工匠,硬是多给了我一颗糖呢!

阿福:(慢悠悠掏出一块帕子,擦了擦额角的汗,笑着说)前几日我去看杂耍,耍猴的师傅听说我刻了那碑,还特意邀我前排坐,说要沾沾“传世手艺”

的光。

老石:(望着石碑上被阳光照得亮的字迹,眼眶微热,拍了拍三人的肩膀)咱们干工匠的,一辈子和石头打交道,图的就是把手上的活做扎实,让刻出来的东西能立住、能传下去。

现在看来,这一个月的苦没白受。

柱子:(挠了挠头,突然想起什么)对了班头!

上次说完工请咱们吃胡辣汤,后来忙着运石碑,还没兑现呢!

小豆子:(立刻附和,晃着老石的胳膊)就是就是!

我还想吃西市那家的羊肉泡馍,要加双倍的馍!

阿福:(也跟着点头,语依旧慢悠悠)我……我想喝那家的杏仁酪,甜滋滋的,解乏。

老石:(被三人吵得笑出声,无奈又宠溺)好好好!

今日就去!

不仅吃胡辣汤、泡馍,杏仁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