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唐3(3 / 6)

加入书签

这时,小豆子突然“哎呀”

一声,众人看过去,只见他刻刀一滑,把“叙”

字的“又”

字旁刻断了】

小豆子:(苦着脸)完了完了,我把字刻坏了,这可咋整啊?

柱子:(幸灾乐祸地笑)让你刚才笑我,现在轮到你出错了吧!

老石:(走过去,拿起石料看了看,沉思片刻)别急,还能补救。

(说着,拿起小刻刀,在刻断的地方轻轻雕琢,原本断裂的笔画,竟被他改成了一处巧妙的飞白,与整体字迹融为一体)

小豆子:(眼睛瞪得溜圆)班头,您太厉害了!

这样一改,比原来还好看!

阿福:(点点头,慢悠悠道)这就是班头的手艺,化腐朽为神奇。

咱们还得好好学啊。

【老石放下刻刀,擦了擦汗】:行了,别光顾着惊叹,赶紧干活。

离一月时限还有二十多天,咱们得抓紧时间,可不能出任何差错。

【四人重新投入到刻石工作中,工坊内再次响起凿子、锤子的碰撞声,偶尔夹杂着柱子的抱怨、小豆子的惊叹和阿福慢悠悠的点评,一派热闹又忙碌的景象】

第三幕:攻坚克难,石碑成型

场景四:长安宫束班刻石工坊-二十日后-日

【工坊内,一块巨大的青石立在中央,石碑上已经刻好了大半的《自叙帖》字迹,笔画苍劲有力,连贯流畅。

老石、柱子、小豆子、阿福围在石碑旁,仔细检查着每一个字】

李大人:(带着随从走进工坊,看到石碑,眼睛一亮,快步上前)进度不错啊!

这字迹刻得有模有样,很有怀素法师狂草的神韵。

小豆子:(得意地笑)那是!

咱们可是花了二十多天的功夫,一笔一笔刻出来的,半点都不敢马虎。

李大人:(指着石碑上的“初疑轻烟淡古松,又似山开万仞峰”

一句,点头称赞)这句刻得好!

笔画的粗细变化、连带关系都刻出来了,很有气势。

只是……(话锋一转,指着一个“书”

字)这个“书”

字的竖钩,刻得有些生硬,少了几分灵动。

【老石连忙上前查看,皱了皱眉】:大人说得对,是我当时没把握好笔势,这个竖钩刻得太直了,缺少怀素大师那种狂放的感觉。

柱子:(挠了挠头)那咋办啊?这都刻大半了,总不能把这字凿了重刻吧?

阿福:(盯着“书”

字,慢悠悠道)不用重刻,咱们可以用小刻刀把竖钩的边缘打磨一下,让它稍微弯曲一点,再刻出一些飞白,应该就能改善。

老石:(点点头)阿福说得对,就这么办。

柱子,你力气大,负责把竖钩的边缘凿掉一点;小豆子,你手法细,负责打磨和刻飞白;阿福,你盯着字帖,把控笔势。

【三人立刻行动起来,柱子小心翼翼地凿着石料,小豆子拿着小刻刀仔细打磨,阿福则拿着字帖,时不时提醒两人调整角度。

老石在一旁指挥,偶尔上手帮忙。

李大人站在一旁,看着四人分工合作,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李大人:(感慨道)都说宫束班的工匠个个是憨货,只会嘻嘻哈哈,今日一看,倒是一群心思灵巧、手艺精湛的能工巧匠。

小豆子:(一边打磨一边笑)大人,咱们可不是憨货,就是平时爱闹点。

但干活的时候,咱们可是一点都不含糊!

【经过一个时辰的忙碌,“书”

字的竖钩终于修改完成,原本生硬的笔画变得灵动起来,与周围的字迹融为一体】

老石:(满意地点点头)好了,这样就没问题了。

剩下的部分,咱们再加把劲,争取三日内完工。

李大人:(点头)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