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唐3(5 / 6)
酪管够!
【四人说说笑笑地往西市走去,阳光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与书法阁前石碑的影子渐渐重叠。
微风拂过,仿佛带着石碑上狂草的墨香,飘向长安城的大街小巷】
第五幕:岁月流转,匠心传承
场景七:宫束班刻石工坊-十年后-日
【工坊还是当年的模样,只是木窗上的纹路更深了些,墙角多了几盆绿植。
老石已是满头白,手上的老茧更厚,正蹲在一块石料前,教几个十几岁的少年刻石。
柱子身材更壮实了,成了工坊里的主力;小豆子眼神依旧机灵,正带着少年们摹帖;阿福还是慢性子,慢悠悠地打磨着刻刀】
老石:(拿着刻刀,示范着刻一道竖画)刻石讲究“心到手到”
,就像当年刻《自叙帖》的“竖钩”
,既要有力,又要藏着灵动。
你们看,手腕要稳,力道要顺着笔势走……
一个少年:(仰着头问)石爷爷,您真的刻过怀素大师的《自叙帖》石碑吗?先生说那石碑现在还在书法阁,好多人都去看呢!
老石:(笑着点头)是啊,十年前刻的。
那时候你柱子叔总把笔画刻歪,你小豆子叔总走神,你阿福叔刻得慢,被我们催着干活……
柱子:(听到这话,放下锤子笑骂)师父!
您又揭我短!
当年要不是您教我稳手腕,我能刻出现在的活计吗?
小豆子:(也凑过来,笑着说)就是!
当年我改那“叙”
字的飞白,您还夸我机灵呢!
现在这些小子,摹帖都摹不好,得好好教!
阿福:(慢悠悠地走过来,手里拿着一本泛黄的字帖)这是当年刻《自叙帖》的摹本,我一直收着。
你们看,这上面还有当年柱子刻错的记号,小豆子补的飞白痕迹……
【少年们围过来看字帖,眼里满是好奇。
柱子和小豆子看着字帖,也想起了十年前的日子,脸上露出笑容】
老石:(拿起字帖,翻到“狂僧挥翰狂且逸,独任天机摧格律”
一句,轻声说)当年刻这一句时,咱们熬了三个通宵。
现在想来,不是咱们刻了石碑,是石碑留住了咱们的日子,留住了这份手艺。
柱子:(点头)师父说得对!
现在有人来请咱们刻碑,一听说咱们是宫束班,都格外放心。
这都是当年《自叙帖》给咱们的底气!
小豆子:(拍了拍少年的肩膀)你们要好好学,以后也要刻出能传世的石碑,让别人知道,宫束班的手艺,一代传一代!
【阳光透过木窗,洒在字帖上,那些狂放的字迹仿佛又活了过来。
老石看着眼前的少年们,又看了看柱子、小豆子、阿福,仿佛看到了十年前的自己和兄弟们。
工坊里,凿子、锤子的碰撞声再次响起,和十年前一样,热闹又充满希望】
场景八:长安城书法阁-数十年后-暮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自叙帖》石碑上,石碑上的字迹历经风雨,却依旧清晰有力。
一位白老者拄着拐杖,站在石碑前,正是年迈的柱子。
他身边跟着一个少年,是他的孙子】
少年:(指着石碑上的落款“宫束班刻”
,轻声问)爷爷,这宫束班是什么呀?
柱子:(抚摸着石碑,声音沙哑却充满自豪)这是爷爷当年待的工坊,是咱们长安城最好的刻石工坊。
当年,爷爷和你石爷爷、小豆子爷爷、阿福爷爷一起,刻了这《自叙帖》石碑。
少年:(眼睛一亮)真的吗?那爷爷是不是很厉害?
柱子:(笑着点头,眼眶微红)不是爷爷厉害,是咱们工匠的手艺厉害。
一块石头,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