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唐冶金4(1 / 4)
唐·匠心传
第一幕:长安城外客来迟
时间:唐贞观十七年,暮春,巳时
地点:长安城外,渭水畔的“百工驿”
——朝廷专为外来工匠设的暂居院落,院内堆着半成的木构、锻打的铁坯,墙角晒着染好的绢布
(幕启时,晨光斜照进驿院,蝉鸣初起。
院中央的铁匠炉还没生火,炉边摆着三把样式古怪的短刀:刀身有一道明显的“水波纹”
,刀柄缠着粗麻绳。
三个穿着粗布短褂的汉子正围着石桌吵吵,桌上摆着半块啃剩的胡饼、一壶凉酒)
赵大锤(三十岁上下,膀大腰圆,左手食指缺了半截,拍着桌子喊):我说“头儿”
!
咱从江南一路奔长安,走了俩月,脚底板磨出三寸厚的茧子,到了这儿倒好,连工部的门都没摸着!
你说那“覆土烧刃”
,咱藏着掖着传了三代,真要拿出来给这些长安匠人看?
钱小凿(二十七八,瘦高个,手指细长,正用一根细铁钎拨弄桌上的胡饼碎屑,声音尖细):就是啊李哥!
昨儿我去西市买炭,听见俩官营铁匠铺的师傅说咱是“南方来的土匠人”
,连“灌钢法”
都没摸透,还敢提“淬火”
?依我看,咱不如卷铺盖回苏州,至少在那儿,咱“宫束班”
也是响当当的字号!
李木柄(三十五岁,中等身材,右手虎口全是老茧,左额有一道浅疤,正低头擦着那把带水波纹的短刀,动作慢却稳,声音沉):吵什么?忘了咱来长安前,班主怎么说的?“匠人的手艺,藏着掖着只能烂在手里,传下去才是真东西”
。
再说,昨儿驿丞不是说了吗?今儿工部会派个“懂行的”
来验手艺,要是能过,咱就能进“将作监”
,给军中打横刀——那可是让“覆土烧刃”
真正派上用场的地方。
(院门外忽然传来马蹄声,接着是驿丞的吆喝:“李师傅!
工部的苏评事到了!”
李木柄赶紧把短刀收进布囊,赵大锤和钱小凿慌里慌张地把桌上的胡饼扫进怀里,还不忘抹了把嘴)
(驿丞引着一个穿青袍的官员走进来,官员约莫四十岁,腰间挂着铜鱼袋,手里拿着一卷文书,目光先落在炉边的短刀上,又扫过三个汉子沾着铁屑的褂子,眉头微挑)
苏文渊(语气平淡,却带着审视):你们就是“宫束班”
的匠人?李木柄?
李木柄(拱手作揖,腰弯得很低):小人李木柄,见过苏评事。
这两位是我师弟,赵大锤、钱小凿。
苏文渊(走到炉边,捡起一把短刀,手指抚过刀身的水波纹,眼神亮了亮):这刀……是你们打的?刃口硬,刀身却韧,不像寻常淬火的手艺——你们用的是“局部淬火”
?
钱小凿(刚要开口,被赵大锤拽了一把,只好咽了咽口水):这……这是咱祖传的法子,叫“覆土烧刃”
。
苏文渊(转头看向三人,语气松了些):我在工部管兵器监三年,见过的淬火手艺不少,却没见过能让刀身“刚柔并济”
的。
今日正好,将作监要给边军赶制一批横刀,你们若能当众演示“覆土烧刃”
,成了,我便保你们进监当“技士”
;不成,你们就回江南,往后别再提“传艺”
二字。
(赵大锤急得要说话,李木柄却先应了:“小人遵令!
明日辰时,就在这驿院,小人给评事演示!”
苏文渊点点头,拿着短刀看了又看,才转身离开)
(苏文渊走后,赵大锤一把抓住李木柄的胳膊):头儿!
你疯了?“覆土烧刃”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