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唐冶金4(2 / 4)

加入书签

的关键是那“泥料”

,咱用的是江南的红泥加草木灰,还要按“三灰七泥”

的比例调,这要是让旁人看见了,咱宫束班的饭碗不就没了?

李木柄(坐下,从布囊里掏出一个小陶罐,倒出一点红褐色的泥料):班主临终前说,“匠人最怕的不是手艺被学走,是手艺没人学”

你看长安的铁匠,打的刀够硬,却容易断;够韧,却不够锋利。

咱的“覆土烧刃”

能补这个缺,要是能教会他们,往后边军的将士拿着咱传的手艺打的刀,能多活几个人,这比啥都强。

(钱小凿蹲在旁边,看着泥料,忽然小声说:“可是……咱调泥料的时候,总记不住比例,上次在苏州,你还骂我‘憨货’,说我把草木灰加多了,刀淬出来崩了刃。”

李木柄(笑了,拍了拍钱小凿的肩):所以咱才是“憨货”

啊——真正的好手艺,不是藏着,是教着教着,自己也能更明白。

明日演示,你俩都仔细点,别再犯傻。

(三人开始收拾铁匠炉,赵大锤劈柴,钱小凿筛炭,李木柄则坐在石桌边,把陶罐里的泥料分成一小份一小份,嘴里还念叨着:“红泥要晒三天,草木灰要烧透,水要加渭水的,比江南的软……”

第二幕:驿院淬火惊众人

时间:次日辰时

地点:百工驿院,铁匠炉旁已围了不少人——有工部的小吏,有官营铁匠铺的师傅,苏文渊坐在院中的高凳上,手里拿着笔和纸,准备记录

(幕启时,铁匠炉的火已经烧得旺,橘红色的火苗舔着炉壁,赵大锤正拉着风箱,脸涨得通红,汗水顺着下巴往下滴。

钱小凿站在炉边,手里拿着一根长铁钳,钳口夹着一块烧得通红的铁坯——那是昨晚三人连夜锻打的横刀坯子,长约三尺,宽约两指。

李木柄则蹲在一张木桌前,桌上摆着两个陶罐,一个装红泥,一个装草木灰,还有一碗清水)

(围观的人群里,一个穿褐袍的老铁匠——王老铁,六十多岁,脸上全是皱纹,手里拿着一把铁锤,忍不住小声嘀咕:“我打了四十年铁,淬火就是把刀烧红了往水里扔,还搞这些花架子,南方来的匠人就是虚浮。”

(旁边的小吏听见了,附和道:“就是,苏评事也是,竟让他们折腾,这要是耽误了边军的刀,谁担责?”

(李木柄像是没听见,先把红泥和草木灰按比例倒进一个陶碗,再一点点加水,用一根竹筷搅拌。

他搅拌得很慢,眼睛盯着泥料的状态,时不时捏起一点,放在指尖搓揉)

钱小凿(小声问,铁钳还夹着铁坯):头儿,泥调好了没?坯子快凉了!

李木柄(头也不抬):急什么?泥料要“捏成团,不散;松开手,能碎”

,你昨晚没记?再烧半柱香。

(赵大锤赶紧加快拉风箱的度,火苗更旺了,连旁边的人都能感觉到热气。

又过了一会儿,李木柄终于站起来,手里端着调好的泥料,走到炉边)

李木柄(对钱小凿说):把坯子拿出来,离火远些,别烫着。

(钱小凿赶紧把铁坯从炉里夹出来,通红的铁坯像一根火把,照亮了周围人的脸。

李木柄拿着一把小刷子,蘸着泥料,仔细地刷在铁坯的刀身两侧——只留着刃口不刷,泥层薄厚均匀,连刀背的弧度都照顾到了)

(王老铁看得眼睛直了,忍不住凑上前一步:“你这是干啥?只刷刀身不刷刃口,是想让刃口脆断吗?”

李木柄(没停手,语气平静):王师傅,淬火的关键不是“全硬”

,是“该硬的地方硬,该软的地方软”

刃口要锋利,得硬;刀身要扛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