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隋朝27(4 / 4)
p>
王阿婆(端着一碟蜜饯走进来,分给众人):你们这几个孩子,总算没白忙活!
往后别人提起宫束班,不光知道咱们会做工艺,还知道咱们会画大场面!
【刘管事让人小心翼翼地把三幅画卷起来,用锦缎包裹好,准备送进宫去。
阳光透过窗户,照在锦缎上,反射出柔和的光。
杨契丹、张五郎、李三郎、赵小娘子、陈匠人围在桌旁,看着被包裹好的画,脸上都带着笑容——那是一群“憨货”
用匠心与热爱,留住的隋朝风华】
第四幕:未完之约
场景五:宫束班画师院-暮-内
【傍晚的风从院门外吹进来,带着槐花香。
桌上放着一张新的宣纸,杨契丹用炭条在宣纸上轻轻画了一道横线,那是洛阳城的城墙轮廓。
张五郎坐在一旁,翻着一本《洛阳城坊记》,李三郎在磨墨,赵小娘子在整理彩色丝线,陈匠人则拿着一块木牌,在上面雕洛阳城的城门纹样】
杨契丹(看着宣纸,笑着说):接下来画《洛阳繁华图》,要把洛阳的大街、店铺、百姓的日常都画下来——东边的绸缎铺,门口挂着五颜六色的绸缎;西边的酒肆,伙计在门口招揽客人;还有街角的糖画摊,小孩围着摊儿转,多热闹。
张五郎(指着《洛阳城坊记》):洛阳城有十二座城门,每个城门的纹样都不一样,北城门是“麒麟纹”
,南城门是“朱雀纹”
,陈匠人已经在雕纹样小样了,咱们画的时候不会错。
赵小娘子(拿起一匹红色的丝线):绸缎铺的绸缎,要用大红、宝蓝、明黄这些颜色,酒肆的幌子用深棕色,糖画摊的糖画用浅黄、浅粉,这样看着有烟火气。
李三郎(磨好墨,拿起一支狼毫笔,在宣纸上画了一个小小的糖画摊):杨大哥,你看这个糖画摊,我画了个小兔子形状的糖画,是不是很可爱?
陈匠人(放下木牌,凑过来看):城门的位置要画准,北城门在城墙的中间,南城门在东边一点,别画偏了,不然洛阳城的格局就错了。
王阿婆(端着一碗绿豆汤走进来,放在桌上):天热,喝碗绿豆汤解暑。
你们画《洛阳繁华图》,可得慢慢来,别着急,把洛阳的热闹都画进去,让后人看看,咱们隋朝的洛阳有多繁华。
【几人拿起绿豆汤,一边喝,一边围着宣纸讨论。
夕阳的最后一缕光落在宣纸上,照亮了那道刚刚画好的城墙轮廓,也照亮了几人眼中的期待。
他们知道,这卷《洛阳繁华图》,会像之前的“隋宫三景”
一样,用画笔留住隋朝的烟火气,成为流传后世的珍贵画卷——而这,正是一群宫束班“憨货”
,最朴素也最珍贵的心愿】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