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隋朝28(1 / 2)
《墨染隋风·幸洛图》剧本
人物表
- 杨契丹:38岁,宫束班工艺门画匠之首,性格沉稳,痴迷画艺,对线条、构图有极致追求,偶尔因专注显得刻板
- 周阿福:26岁,宫束班画匠,性格活泼跳脱,爱开玩笑,画技中等但脑洞大,擅长捕捉生活细节
- 李三郎:24岁,宫束班画匠,憨厚老实,力气大,擅长调制颜料、打磨画板,是团队里的“后勤担当”
- 王二柱:29岁,宫束班画匠,心思细腻,精通人物神态刻画,有点完美主义,常因细节和杨契丹争论
- 张管事:45岁,宫束班管事,刻板严肃,看重规矩,对画匠们的“闲折腾”既不满又无奈
第一幕:闲庭无事起画兴
场景一:宫束班工艺门作坊 - 日 - 内
【作坊宽敞,靠墙摆着数十个木制画架,架上大多是未完成的宫墙纹样、器物装饰画。地面铺着青石板,角落堆着颜料缸、画笔、宣纸。阳光透过雕花木窗,在地面投下斑驳光影。】
【周阿福瘫坐在竹椅上,晃着二郎腿,手里把玩着一支狼毫笔。李三郎蹲在地上,正用细砂纸打磨一块新画板,木屑簌簌落在石板上。王二柱趴在画案前,对着一张人物草图皱眉,时不时用指尖蹭掉纸上的墨痕。】
周阿福:(打了个哈欠,声音拖得老长)这都快入夏了,宫里除了让咱们补补长廊的花纹,连个正经活儿都没有。再这么闲下去,我这手都要生了!
李三郎:(抬头,憨厚地笑)阿福哥,闲着不好吗?前阵子赶制皇后的凤冠纹样,你可是连着熬了三夜,现在正好歇着。
周阿福:歇着?歇着我脑子都要长草了!你看二柱,对着张破草图盯了一上午,眼珠子都快粘纸上了。
王二柱:(头也不抬,语气带着点较真)什么破草图?这是我琢磨的“市井货郎图”,你看这货郎的担子,怎么画才能显得满而不乱,我还没琢磨透呢。
【杨契丹从里间走出来,手里拿着一卷旧画稿,走到窗边的画架旁停下。他穿着青色布衣,袖口挽起,露出结实的小臂,指尖还沾着一点淡墨。】
杨契丹:(展开画稿,目光落在上面)前几日整理旧物,翻出了先帝时期的《洛阳城郭图》,你们看,这洛阳城的宫阙、街道,画得虽粗,却有股子大气劲儿。
周阿福:(立刻凑过去,凑得太近差点撞翻颜料缸)杨大哥,让我瞧瞧!哎哟,这朱雀大街画得真宽,要是能把咱们上次去洛阳看到的景象画下来,肯定比这热闹!
王二柱:(也走过来,指着画稿上的宫阙)上次去洛阳,恰逢陛下幸洛,那仪仗队多气派啊!羽林军护着銮驾,街边百姓跪地迎驾,还有西域来的使者跟着,那场面,光想想就觉得壮观。
李三郎:(放下砂纸,挠挠头)是啊是啊,我还记得当时街上卖胡饼的摊子,香味飘得老远,还有小孩追着卖糖人的跑,可热闹了。
杨契丹:(眼神亮了起来,手指在画稿上轻轻滑动)陛下幸洛,是我大隋的盛事。咱们工艺门虽多画宫室纹样,却也该留下些能记录这般盛景的画作。不如,咱们一起画一幅《幸洛图》?
周阿福:(眼睛瞪得溜圆,拍了下手)好啊好啊!总比对着这些纹样强!杨大哥,你牵头,我们都听你的!
王二柱:(点头,语气认真)我觉得可行。不过要画好这盛景,得先把场景拆解开——宫阙的形制、銮驾的样式、仪仗队的排列,还有百姓的服饰、神态,都得写实。
李三郎:(立刻表态)我来准备画板和颜料!上次采的石青、石绿还剩不少,用来画宫墙和銮驾正合适!
【张管事背着双手,迈着方步走进作坊,听到几人的话,脸色沉了下来。】
张管事:(咳嗽一声,语气严肃)你们几个,又在琢磨什么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