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三国7(3 / 3)
,竹简上写着“艺理同源”
四个字,笔锋间能看出木刻的顿挫、石纹的流畅。
】
皇象(双手捧着竹简,语气郑重):班头,若不是半年前在茱萸湾听您说“顺纹走劲”
,我这辈子怕是都困在“死笔”
里。
这四个字,是我写给宫束班的,也是写给我自己的——往后我写书法,就像你们做工艺,先懂“理”
,再用“劲”
。
老班头(接过竹简,摩挲着上面的字迹,笑出声):好一个“艺理同源”
!
你看阿石前几天雕的“墨砚”
,砚台边缘的纹路,就是照着你写的“撇”
画来的——现在咱们宫束班,木工懂书法,书家懂木作,这才是真的“醒了”
!
【江风从工坊的窗缝里钻进来,吹动了墙上的绢帛,《急就章》的字迹在光影里仿佛动了起来,像江潮在礁石上流淌,又像凿子在木头上游走。
皇象端起酒碗,和老班头、阿木、阿石碰在一起,酒液溅在案上,晕开的痕迹竟像一个小小的“劲”
字。
】
皇象(望着窗外飘落的雪花,声音清亮):明年开春,我想跟你们去山里选木料,看看那些长了几十年的树,纹路里藏着多少“活劲”
——说不定,还能写出比《急就章》更活的字来!
老班头(拍了拍皇象的肩膀,眼底带着笑意):好!
到时候我教你看木纹,你教我写“松劲”
二字——咱们工艺门和书法界,也该好好“通通气”
了!
【雪花落在窗棂上,融化成水珠,顺着木缝往下淌,像墨汁在竹简上晕开的痕迹。
案上的酒壶还冒着热气,墙上的《急就章》在风里轻轻晃动,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困局”
与“觉醒”
的故事——原来所有的技艺,到最后都是“懂劲”
的艺术,就像江潮懂礁石,凿子懂木纹,笔墨,终会懂人心。
】
尾声
【时间】建安二十年,仲秋
【地点】建业城,孙权书房
【场景】孙权手持一卷《急就章》摹本,身旁站着侍臣。
摹本上的字迹流畅劲挺,章草中透着金石气。
孙权(指着摹本,赞叹道):皇象的字,前几年还带着“匠气”
,如今竟有“江潮之势、木石之魂”
,真是脱胎换骨!
可知他这笔法,是从何处悟来的?
侍臣(躬身回话):听闻先生半年前在广陵茱萸湾,遇着宫束班的工艺匠人,看他们弹墨线、雕木头,才悟透“顺劲而书”
的道理——如今广陵人都说,是“工艺门点醒了书魂”
呢!
【孙权闻言,将摹本放在案上,望着窗外的玄武湖,若有所思。
】
孙权(轻声笑道):艺理本就不分家。
木作能醒书法,书法亦能养工艺——这样的事,多来几桩才好啊!
【阳光透过窗纸,照在摹本上,“急就”
二字的笔锋里,仿佛还能看见当年茱萸湾的江潮、宫束班的木屑,以及一个年轻人握着笔,终于松开紧绷的指节,让墨汁顺着“劲”
的方向,流淌出人生的新章。
】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