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三国8(1 / 2)

加入书签

墨缘·三国:宫束班点醒卫觊

人物表

- 卫觊:字伯儒,河东安邑人,初为曹魏幕僚,书法功底扎实但陷于瓶颈,性格略显孤傲

- 老班头:宫束班(工艺门)首领,年近六旬,手艺人出身,精通木、石、竹等工艺,眼光毒辣,性格爽朗

- 阿木:宫束班弟子,二十岁,擅长木雕,活泼好动,爱凑热闹

- 阿竹:宫束班弟子,十九岁,擅长竹编,心思细腻,观察入微

- 店小二:客栈伙计,机灵嘴快,熟悉当地趣事

第一幕:客栈偶遇,初露困惑

【时间】建安十三年秋,午后

【地点】河东安邑城郊“迎客来”客栈大堂

【场景】大堂内摆着七八张方桌,几张桌前坐着食客。墙角靠窗处,卫觊身着青色儒衫,面前摊着一卷竹简,手中握着一支毛笔,却迟迟未下笔,眉头紧蹙。邻桌围着宫束班师徒三人,桌上摆着酱肉、野菜、一壶米酒,阿木正拿着一块木雕半成品把玩,老班头则慢悠悠地啜着酒。

(店小二端着一盘蒸饼快步走到卫觊桌前,放下盘子)

店小二:卫先生,您要的蒸饼来了。您这竹简摊了半个时辰,怎么一个字都没写呀?莫不是遇到啥难题了?

(卫觊抬头,叹了口气,放下毛笔)

卫觊:唉,近来练字总觉滞涩,笔画间少了些灵动,明明技法都练熟了,可写出来的字就是少点“魂”,实在困惑。

(老班头闻言,放下酒盏,目光落在卫觊桌上的竹简和毛笔上,阿木和阿竹也好奇地看过去)

老班头:这位先生看着像是读书人,听您这话,是在琢磨书法?

(卫觊转头看向老班头,见他衣着朴素,手上带着薄茧,身旁弟子捧着工艺器具,猜出是手艺人,虽未轻视,但也只是淡淡点头)

卫觊:正是。不知老丈有何见教?

阿木:我师父可是咱们宫束班的老班头,木、石、竹啥都能做!您这写字跟咱们做手艺,说不定有相通的地方呢?

(卫觊微微挑眉,似有不信,却也没反驳)

卫觊:哦?手作与书法,一个是匠人活计,一个是文人雅事,能有什么相通之处?

老班头:先生先别急着下结论。咱们吃饭说话,要是不嫌弃,不如过来一起坐,正好听听先生的困惑,说不定咱们这些“憨货”的笨办法,能给您提个醒。

(卫觊犹豫片刻,见老班头态度诚恳,便收拾竹简,移到宫束班桌旁坐下)

卫觊:那便叨扰了。

第二幕:山间寻材,工艺藏道

【时间】次日清晨

【地点】安邑城外鸣条山

【场景】山间林木茂密,溪流潺潺。老班头带着阿木、阿竹,背着工具筐,卫觊则背着笔墨纸砚,跟在身后。阿木在前开路,不时指着树上的枝干念叨。

阿木:师父,您看那棵老槐树,枝干遒劲,用来做木雕肯定好看!

老班头:傻小子,做木雕要看木料的纹理,这槐树虽粗,但纹理太乱,做出来的东西容易裂。你再看旁边那棵青檀,枝干挺拔,纹理顺直,才是好料。

(阿竹蹲在溪边,捡起一块鹅卵石,递给老班头)

阿竹:师父,这块石头圆润,表面光滑,用来刻印章应该不错吧?

老班头:嗯,眼光比阿木强点。不过刻印章不仅要看石质,还要看石纹走向,顺着纹路刻,刀才顺,字才显精神;逆着纹路,再好的刀法也容易断笔。

(卫觊听着师徒三人的对话,若有所思,走到溪边,看着水中的倒影,随手捡起一根树枝,在岸边的湿泥上写了一个“书”字,写完后摇头叹气)

卫觊:我写字时,总想着把笔画写得规整,却像这乱纹的槐树,笔画间没有呼应;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