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赤水河畔的旧梦与新茶(2 / 4)

加入书签

佛连带着将那些尘封的记忆也熨帖了。

她小心翼翼地加了一点辣椒油,尝试着吃了一口,辛辣瞬间冲上头顶,逼出了微微的汗意,却也带来一种酣畅淋漓的通透感。

“奶奶,您能吃辣啊?”

刘金惊讶。

陆奶奶笑了,眼角的皱纹舒展开:“小时候能吃嘞!

只是几十年没碰,都快忘了这火烧火燎的痛快了。”

这碗羊肉粉,像一把钥匙,打开了陆奶奶感官的记忆之门。

故乡,不再仅仅是脑海中的影像和空气中的味道,它开始变得具体,变得有温度,落在了这实实在在的烟火饮食之中。

二、韩枚:故乡的新生代

吃完早餐,桂姨接到一个电话,脸上立刻堆满了笑容:“哎,枚枚,你到啦?我们在……哦,你晓得这儿?好好,我们等你。”

挂了电话,桂姨对陆奶奶说:“是我家姑娘,韩枚。

在贵州大学读书,听说我们回来了,非要赶早班车过来看看您,说见一面再回学校去。”

“哎呀,孩子要上学,这么奔波做什么。”

陆奶奶嘴上说着,心里却是一暖。

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见到下一代的孩子,有种奇妙的延续感。

不多时,一个穿着清爽t恤、牛仔裤,背着双肩包,充满青春活力的女孩小跑着过来。

她皮肤是健康的蜜色,眼睛亮晶晶的,带着大学生特有的书卷气和朝气。

“妈!

陆奶奶好!”

韩枚声音清脆,先乖巧地跟陆奶奶和刘金打了招呼,然后亲昵地挽住桂姨的手臂。

“这就是韩枚啊,好精神的小姑娘。”

陆奶奶拉着她的手,仔细端详,仿佛想从她身上,看到这片土地未来的模样。

“在贵大学什么?”

“奶奶,我学的是生物工程,跟酿酒也算有点关系呢。”

韩枚落落大方地回答,“我们还有课题研究茅台酒曲微生物的多样性。”

“哦?”

陆奶奶眼睛一亮。

她记忆里的酿酒,是父辈们口传心授的“手艺”

,是汗水和经验的结晶。

而在韩枚这里,却变成了可以在实验室里研究的“科学”

这种奇妙的碰撞,让她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欣慰。

故乡,不仅在守护传统,也在拥抱未来。

“好啊,真好。”

陆奶奶连连点头,“你妈妈跟我出来,耽误你学习了吧?”

“不耽误的,奶奶。

我下午就回学校。

听说您回来,我一定要来看看。

我妈妈信里电话里总提起您,说您对我们家恩重如山。”

韩枚说着,语气真诚。

短暂的相聚,因为韩枚的到来,充满了欢声笑语。

她像个小小导游,用年轻人的视角,给陆奶奶介绍着茅台镇的变化,哪里是新修的观光桥,哪个酒企的博物馆值得一看,哪里的本地小吃最正宗。

“奶奶,现在的茅台镇,不仅是‘出好酒’,也在努力讲‘好故事’呢。”

韩枚说,“我们大学老师都说,家乡的产业要展,不光靠老祖宗留下的宝贝,还要靠科技,靠文化,靠我们年轻人回来建设。”

听着韩枚的话,看着她和桂姨相似却又不同的面庞,陆奶奶心中感慨万千。

桂姨代表着这片土地坚韧、朴实的根脉,而韩枚,则代表着这根脉上生出的、充满希望的新芽。

援疆、支内,他们那一代人是走出去,建设国家;如今,新一代的年轻人是走回来,建设家乡。

这是一种轮回,更是一种越。

韩枚不能久留,匆匆告别后,赶车回贵阳了。

她的出现,像一阵清新的风,吹散了陆奶奶心头一些厚重的历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