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赤水河畔的旧梦与新茶(3 / 4)
史尘埃,让她看到了故乡蓬勃的生机。
三、寻访四方井:失落与确证
送走韩枚,按照计划,桂姨带着陆奶奶和刘金去寻找记忆中的“四方井”
。
走在重新修缮过的古镇街道上,青石板路光洁整齐,两旁店铺林立,游客如织。
桂姨努力辨认着方向,嘴里念叨着:“我记得……就在这一带啊,怎么都变成店铺了……”
他们询问了几个本地年纪稍长的店主,一位头花白的老者才恍然道:“四方井啊?早没了!
填平修路都好多年喽!
就在前面那个岔路口底下埋着呢!”
跟着老者的指引,他们来到一个十字路口。
车来人往,热闹非凡。
脚下是平整的沥青路面,丝毫看不出这里曾有一口滋养了世代镇民的老井。
陆奶奶站在路口,怔怔地出了神。
她记得,这口井的水,甘甜清冽。
夏天,母亲会把她打上来的水镇西瓜;冬天,井口会冒出袅袅白气。
女人们在井边洗衣、淘米,说长道短;男人们挑着水桶,晃晃悠悠,洒下一路水痕……那是小镇生活的中心,是活色生香的市井图卷。
如今,图卷被永久地封存在了冰冷的水泥之下。
一丝尖锐的失落感,像针一样刺中了她的心。
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总会淹没一些来不及带走的记忆。
桂姨有些不安,生怕陆奶奶难过:“奶奶,这……都没了。”
陆奶奶沉默良久,却缓缓地摇了摇头,她指着周围熙攘的人群,鳞次栉比的店铺,以及空气中无处不在的酒香,轻声道:“井是没了……但你看,这来来往往的人,这空气里的味道,不都是因为这口‘井’才聚起来的吗?”
她的话让桂姨和刘金都愣了一下。
陆奶奶继续道,像是在对桂姨和刘金说,也像是在对自己说:“这口井,以前出水,养活着镇上的人。
现在,它不过是换了一种方式在‘出水’罢了。
你看这满镇的酒坊,这流淌的赤水河,这来来往往靠酒吃饭、因酒闻名的人……这不就是一口更大、更旺的‘井’吗?它滋养的,不再是一个镇子,而是一个产业,一方水土的名声。”
那份尖锐的失落,渐渐被一种更宏大的认知所抚平。
具体的物象或许会消失,但孕育了这物象的根脉与魂灵,却以另一种更蓬勃的方式在延续、在壮大。
她找不到那口石砌的井,却真切地感受到了这片土地依然旺盛的生命力。
这种从“失”
到“得”
的感悟,让她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沉甸甸的释然。
四、老酒坊里的旧时光
似乎是为了印证陆奶奶的话,桂姨带着他们拐进了一条相对僻静的后街,找到了一家她娘家远房亲戚开的小酒坊。
与外面那些光鲜亮丽的大厂门市不同,这里门脸窄小,进去却别有洞天。
一股更原始、更炽热的酒糟热气扑面而来。
昏暗的灯光下,可见巨大的甑桶、堆积如山的酒曲,工人们赤着膊,古铜色的皮肤上淌着汗珠,正在忙碌地翻拌、上甑。
时光在这里,仿佛陡然慢了下来,定格成了几十年前的模样。
坊主是一位精瘦的老人,姓王,是桂姨的堂叔。
他用粗糙的手掌和陆奶奶握手,声音洪亮:“听桂妹子说了,老姐姐是从上海回来的?难得,难得啊!”
他热情地引着他们参观,用最朴实的语言讲解着“端午制曲、重阳下沙、九次蒸煮、八次酵、七次取酒”
的传统工艺。
陆奶奶看着那些熟悉的工具,听着那些久违的工序名词,记忆的闸门轰然打开。
“我爹……以前也在这样的作坊里做过工。”
陆奶奶轻声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