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山河故人入梦来(1 / 3)
在茅台镇的第三天,陆奶奶不再急于去寻找那些具体的地标。
老酒坊里那口“回头酒”
的灼热,仿佛烧透了她与故乡之间那层隔膜,一种更从容、更深沉的情绪在她心中沉淀下来。
她不再只是一个匆匆的过客,而是开始尝试真正地“住”
进这片风景里。
清晨,她不再需要刘金提醒,自己便起身到阳台,静静地看着赤水河从晨雾中苏醒。
河上偶尔有运送酒粮的小船驶过,突突的马达声惊起水鸟,反而更显山谷的清幽。
“奶奶,今天咱们不去挤那些景点,我带您去个安静地方,看看这茅台镇到底是怎么‘长’在这山缝里的。”
桂姨端来早饭——本地特色的黄粑,用糯米和红糖制成,软糯香甜。
一、登高望远:云帱山下的酒镇全景
桂姨所说的安静地方,是镇子后方一座不算太高的小山,本地人叫它“云帱山”
。
刘金开着租来的车,沿着盘山路缓缓而上,路渐窄,最后停在一处视野开阔的平台。
下车,凭栏远眺。
整个茅台镇如同一个巨大的沙盘,毫无保留地铺展在眼前。
赤水河如一条碧绿的绶带,将镇子一分为二,又紧紧系在一起。
两岸的建筑,从河岸开始,层层叠叠,依山就势,密密麻麻地向上攀爬,直至没入苍翠的山林。
无数白墙灰瓦的民居、现代化厂房的蓝色屋顶、以及一些仿古建筑的飞檐翘角,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既传统又现代的奇异图景。
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高耸的、造型各异的烟囱。
它们并非冒着黑烟,而是静静地矗立着,像是这片土地上一支支巨大的香,向天空敬奉着人间佳酿。
“真没想到……是这般模样。”
陆奶奶轻声感叹。
这两日穿行在镇子的街巷中,只觉热闹拥挤,如今站在高处,才真正感受到这小小镇子所蕴含的磅礴气势与生存的智慧。
它几乎是在与群山争夺着每一寸可以利用的土地,倔强而蓬勃地生长。
“您看那边,”
桂姨指着河对岸一片规模宏大的建筑群,“那就是茅台酒厂的主要产区之一。
这边,是我们现在住的古镇核心区。
以前啊,就只有河两边这一小片,现在都快爬到山顶喽!”
刘金也被这景象震撼,拿出手机不停地拍照:“这地方太绝了!
真是寸土寸金啊!
陆奶奶,您老家这风水,了不得!”
陆奶奶没有回答,她的目光缓缓扫过脚下的山河村镇。
她想起小时候,觉得茅台镇就是全世界,那么大,怎么跑也跑不完。
如今再看,它其实很小,小在地图上几乎只是一个点。
但它又的确很大,大得能装下千亿的产值,装下无数人的梦想,也装下她八十多年沉甸甸的乡愁。
这种宏观的视角,让她昨日因四方井被填而生的那点失落,彻底消散了。
个体记忆的消逝,在这宏大的、依然在剧烈跳动的时代脉搏面前,显得微不足道。
她不再是那个只执着于寻找过去脚印的老太太,开始尝试去理解这片土地新的心跳。
二、盐运码头的遥想
从云帱山下来,桂姨提议去赤水河边新建的步行栈道走走,那里有一段,复原了古时“仁岸”
盐运码头的景象。
栈道沿河而建,路面平整。
走着走着,便看到一组青铜雕塑:一群赤膊的脚夫,弓着腰,背着沉重的盐包,正艰难地从想象中的木船上卸货上岸。
他们的肌肉因用力而虬结,脸上带着艰辛麻木的表情。
旁边,还有穿着长衫、拿着算盘的账房先生,以及一些看似盐商模样的人正在指挥。<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