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六道梵行记推演(2 / 4)

加入书签

那簪子有问题?”

(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执念一起,万般皆是魔障。

)云蘅心中叹息,知她已心神大乱,解释道:“妹妹家境清寒,并无珍贵饰。

至于姐姐的簪子,妹妹此前并未细看,更无从知晓其来历。”

李晚晴见她神色坦然,不似作伪,满腔怒火无处泄,只得恨恨跺脚离去,留下一句:“你最好是真的不知!”

云蘅看着她离去的背影,目光落回案上未干的墨迹。

(口舌之争,亦是业力。

她今日种下嗔恨之因,来日必尝苦果。

)风波,才刚刚开始。

---

六道梵行记第十四章金刚护身

李晚晴银簪之事,终究还是传到了管事嬷嬷耳中。

嬷嬷面色阴沉,即刻下令搜查李晚晴的住处,果然寻到了那支银簪。

经年老宫人辨认,那梅落标记,确与废妃有关联。

李晚晴当场瘫软在地,泣不成声,只反复声称自己不知情。

纵然她百般辩解,“心存怨望”

、“私藏禁物”

的嫌疑却是洗不脱了。

虽未即刻重罚,但她在宫中的前程,已然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影。

之前对她示好的几人,也立刻避之不及。

而与此同时,云蘅抄写的《金刚经》被呈送上去。

她那份不同于众人的专注与平和,字里行间透出的清净气,意外得到了皇后身边一位老尚宫的赞赏。

老尚宫在皇后面前提了一句:“众多经文中,唯云采女所书,颇有几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意味。”

皇后正为陛下病情忧心,闻此言,心下微动,便吩咐将云蘅抄写的经文集齐,送往陛下修养的殿中,聊表心意。

云蘅并未因这意外的“青眼”

而欣喜,反而更加警惕。

(福兮祸之所伏。

身处漩涡,任何关注都可能引来风浪。

)她依旧深居简出,甚至比以往更加低调。

那含翠自李晚晴失势后,便被调往他处,消失得无影无踪。

云蘅心知,这第一波试探已然过去,李晚晴成了牺牲品,而自己,或许因这份“不起眼”

和偶尔显露的“沉静”

,暂时未被那幕后黑手视为威胁,但也可能已被纳入某种观察之中。

---

六道梵行记第十五章夜半私语

宫中夜凉如水。

因李晚晴之事,同住的几位采女皆人心惶惶,早早熄灯安寝。

云蘅于榻上静坐,呼吸绵长,意识却清明无比,感知着周遭的一切。

子夜时分,万籁俱寂,她却隐约听到隔墙传来极轻微的啜泣声,是那位一向沉默寡言的陈采女。

(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云蘅心念微动。

白日里,她曾见陈采女对着一条半旧的同心结呆,眼神哀戚。

忽然,一阵极轻的脚步声自廊外响起,停在陈采女房门外。

有压低了的、属于太监的尖细嗓音传来:“……姑娘放心,您家中之事,公公已代为打点,令弟性命无忧……只是日后,需记得这份恩情……”

门内啜泣声戛然而止,片刻后,是陈采女带着哽咽的低低回应:“多谢公公……大恩……没齿难忘……”

脚步声远去。

云蘅缓缓睁开眼,窗外月色朦胧。

(原来如此。

)陈采女的沉默与顺从,并非天性,而是背负着家族的枷锁,早已被人握住了软肋,成为一枚身不由己的棋子。

这宫闱之中,果然无人能真正然物外。

每个人都被不同的丝线牵引,演绎着各自的悲欢。

---

六道梵行记第十六章池鱼之殃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