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六道梵行记推演(1 / 4)

加入书签

守白:我们继续推进《六道梵行记》的剧情,从第十二章写到第二十章。

情节将围绕云蘅(观察者)在宫中的早期经历展开,逐步深化人道体验,并埋下后续更大波澜的伏笔。

---

六道梵行记第十二章风起于微末

李晚晴最终还是没能按捺住,通过家中关系,将那支看似简单实则内藏玄机的银簪,连同一些精巧玩意儿,送到了某位颇有权势的管事太监手中。

消息隐隐传回,她眉宇间的得意与期盼更盛了几分,对云蘅那“谨守本分”

的论调,越不以为然。

云蘅冷眼旁观,心中澄澈如镜。

(攀缘之心如火,灼人亦自焚。

此理,千古不变。

)她依旧每日晨起诵读规仪,午后于窗前静坐,观庭前花落,听檐下风铃。

在外人看来,这位云采女安静得近乎孤僻,毫无上进之心。

然而,平静之下暗流涌动。

那日奉茶的宫女,名唤含翠,竟被调到了李晚晴身边伺候。

此举看似是李晚晴“活动”

后的成果,云蘅却敏锐地察觉到一丝不寻常。

含翠的眼神太过沉稳,不似寻常低阶宫女的惶恐或讨好。

(棋子已落位。

)云蘅心中默然。

她仿佛看到一张无形的网,正在缓缓收紧,而李晚晴,或许只是被利用的诱饵,真正的目标,可能指向更高处,亦或是……所有新入局者。

一日,宫中传来消息,陛下偶感风寒,皇后娘娘仁厚,命新晋采女们抄写《金刚经》百部,为陛下祈福。

此令一下,小小宫苑内,气氛顿时微妙起来。

这是难得在贵人面前露脸的机会,字迹工整、心诚与否,皆可成为考评的依据。

柳采女立刻翻出最好的笔墨,日夜不停地抄写。

李晚晴更是寻来了罕见的金粟笺,誓要拔得头筹。

唯有云蘅,依旧不疾不徐,用最普通的宣纸,每日只抄写三遍,字迹清秀工稳,却无半分讨好媚俗之态。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抄经是修行,是祈福,若存了争胜比较之心,便失了本真,与经义背道而驰。

)她抄写的不仅是文字,更是对经义的体悟。

每一笔落下,都像是在洗涤这具身躯沾染的红尘气息。

---

六道梵行记第十三章口舌之祸

就在抄经事宜紧锣密鼓进行时,一场风波不期而至。

柳采女不知从何处听闻,李晚晴那支用来打点的银簪,式样竟与早年触怒圣颜、已被废黜的某位妃嫔生前爱物有几分相似。

此等犯忌讳之事,在宫中乃是大忌。

流言如野火般悄无声息地蔓延。

李晚晴初闻时吓得脸色煞白,强自镇定地辩解,说是家中寻常款式。

然而,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便会自行生长。

含翠在一旁“无意”

间提起,曾见那银簪内侧似乎刻有极细微的纹样。

李晚晴急忙查看,果然在内壁现一个极其隐晦、形似梅落的标记,她此前竟从未留意!

心中顿时又惊又疑,这簪子乃是其母托人重金觅得,怎会……

恐慌之下,她疑神疑鬼,看谁都像是要害她之人。

尤其见云蘅依旧平静抄经,仿佛置身事外,心中那股无名火更是按捺不住。

这日午后,李晚晴终于按捺不住,冲到云蘅房中,语气尖刻:“云采女倒是清闲!

莫非早就知道什么,等着看我的笑话?”

云蘅搁下笔,抬眼望去,目光平静无波:“李姐姐何出此言?妹妹终日在此抄经,对外间事,知之甚少。”

“知之甚少?”

李晚晴冷笑,“那你为何从不佩戴饰?是否早就看出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