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六道梵行记推演(3 / 4)

加入书签

晚晴虽未受重罚,但失势已成定局。

往日巴结她的柳采女,立刻调转方向,试图与云蘅亲近,言语间多有打探那日得皇后宫中赞赏之事。

云蘅依旧以不变应万变,言辞谨慎,不透露丝毫情绪。

柳采女试探无果,渐生不满。

恰在此时,宫中丢失了一对皇后赏赐给某位宠妃的赤金缠丝手镯。

虽非顶珍贵,却关乎皇后面子,管事嬷嬷严查之下,竟在云蘅居住院落角落的杂草丛中,寻到了一只!

一时间,所有目光都聚焦在云蘅身上。

证据似乎确凿,柳采女更是“义愤填膺”

地站出来,声称前两日曾见云蘅在附近徘徊。

面对指责,云蘅心中波澜不惊。

(栽赃嫁祸,如此手段,倒也寻常。

)她深知,这是针对她这份“意外”

关注的后续,或是那幕后之人进一步的试探,亦或是柳采女为撇清自己、讨好他人而演的戏。

她没有惊慌失措地辩解,只是平静地对管事嬷嬷道:“嬷嬷明鉴。

奴婢入宫以来,谨言慎行,所有用度皆有记录。

且奴婢平日多在房中抄经,甚少外出,院中姐妹皆可作证。

此物出现在此,奴婢实不知情,恳请嬷嬷详查。”

她语气沉稳,目光清澈,毫无贼人胆虚之态。

嬷嬷见她如此,又思及她此前抄经得来的那点微名,心下也有些迟疑,未即刻定罪,只下令将云蘅暂时禁足房中,严加看管。

---

六道梵行记第十七章明镜止水

被禁足于狭小房间,云蘅反而觉得清净。

她盘膝坐于榻上,摒除外缘,意识沉入更深的观照之中。

(受辱受谤,此乃人道常事。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然则,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前世记忆碎片与今世感悟交织碰撞。

这具身躯本能地感到委屈与恐惧,那是属于“云蘅”

的情绪。

但更深层的“观察者”

意识,却如古井不波,映照着这一切的生。

被盗、被诬、被禁足,不过是这场“人道”

大戏中的一幕场景。

她在定中,细细回溯近日点滴。

那手镯是何时被放入?何人有机会?柳采女的指证是巧合还是早有预谋?含翠背后的身影若隐若现……线索纷乱,但她心绪不乱。

(凡有所相,皆是虚妄。

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她并非要执着于洗刷冤屈,而是要借此境,锤炼这颗“观察之心”

,体验这“无辜受难”

的苦,并尝试勘破其虚妄本质。

---

六道梵行记第十八章转机暗藏

禁足第三日,事情出现了转机。

那位曾赞赏云蘅经书的老尚宫,因需查阅一批旧年佛经,路过此地,听闻此事,顺口问了一句。

嬷嬷据实以告。

老尚宫沉吟片刻,道:“老身观那云采女,眉目清正,抄经时心无旁骛,不似行鸡鸣狗盗之事之人。

且那手镯遗失那日,老身记得她在皇后娘娘小佛堂外廊下跪诵经文近一个时辰,有洒扫宫女为证,时间上恐有出入。”

此言一出,情况顿时逆转。

嬷嬷立刻重新严查,最终查明,竟是另一名负责洒扫的低等宫女,偷窃手镯后心虚,慌乱中遗落一只,又怕被现,便趁夜偷偷扔到了云蘅院中,企图嫁祸。

而柳采女,不过是见风使舵,想借此踩云蘅一脚,讨好可能存在的“幕后之人”

真相大白,云蘅被解除禁足。

柳采女因诬告,被掌嘴二十,降为粗使宫女。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