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铸币日常中(1 / 4)
朱允熥得了老朱和朱标的准话,劲头足得像是揣了团火。
第二日天不亮就爬起来,拽着小刘子往工部跑,怀里还揣着连夜画的几张歪歪扭扭的图纸,上面画着层层叠叠的泥范。
工部的匠户们见淮王登门,手里还捏着些看不懂的图,都有些懵。
为的老匠头姓王,铸了一辈子钱,见朱允熥指着图纸问“能不能把泥范摞起来浇铸”
,忍不住挠了挠头:“淮王殿下,这钱范都是单个儿的,摞起来浇,铜水不就漏了?”
朱允熥踮着脚,指着图纸上的凹槽:“王师傅您看,把范做成上下能扣住的,中间留着流铜的道儿,一层一层叠起来,就像蒸笼摞馒头似的。
这样一炉铜水浇下去,能出好几层钱,不是省了炭火和功夫?”
王匠头眯着眼瞅了半晌,忽然一拍大腿:“嘿!
这法子稀奇!
试试!”
说干就干。
匠人们按朱允熥的意思和泥制范,把钱模刻在范片上,再在范片边缘刻出细细的流道和排气孔。
朱允熥在一旁盯着,时不时插句嘴:“流道再窄点,铜水走得快!”
“范片之间垫点草纸,别让铜水漏出来!”
小刘子在旁边看得直咋舌,这哪是五岁娃娃能想出来的?倒像是干了几十年铸钱的老手。
第一炉试铸时,铜水刚倒进最上层的范口,就听见“滋啦”
一声,底下的范片缝里冒出白烟——漏了。
朱允熥蹲在地上,看着那堆废范,小脸皱成了包子,却没泄气:“是范片没扣紧!
下次用铁圈把范捆起来!”
王匠头也来了劲,让人找了粗铁圈,把叠好的范片牢牢箍住。
第二炉铜水烧开时,朱允熥亲自提着坩埚,小胳膊抖得厉害,却稳稳地把铜水倒进了流道。
铜水顺着凹槽往下淌,层层范片里传来“咕嘟”
的声响,像在唱歌。
等范片凉透了,匠人们小心翼翼地拆开铁圈,一层层掰开泥范——好家伙!
每层范里都整整齐齐躺着几十枚铜钱,边缘光滑,字迹清晰,比单范铸的还要周正!
“成了!
成了!”
王匠头捧着铜钱,手都在抖,“殿下,这叠铸法真成了!
一炉能顶过去三炉的量!”
朱允熥捡起一枚铜钱,对着太阳照,铜光闪闪的,映得他小脸亮:“您看,省了多少铜?还快!”
他不知道,这叠铸技术在后世早已是常识,可在洪武年间,却是能让铸钱效率翻倍的创举。
之前单范铸钱,一炉最多出百十来枚,还得反复拆范、做范;如今十层范叠在一起,一炉就能出上千枚,炭火、人工省了大半,连铜水的损耗都少了许多。
朱允熥捏着那枚新铸的铜钱,在手里转了两圈,小眉头却慢慢皱了起来。
“王师傅,这还不够。”
他抬头看向王匠头,语气里带着几分不满足,“铜币是有了,可百姓做小买卖用铜钱,商人跑船运货,总不能背着一麻袋铜钱吧?”
王匠头愣了愣:“殿下的意思是……”
“得有银币,还得有金钱。”
朱允熥伸出三根手指头,认真道,“铜钱管日常花销,银币能换一百个铜钱,方便商铺进货;金币能换十个银币,让那些做大宗买卖的商人带着,轻便又值钱。”
他指着地上的废范:“这叠铸法能铸铜钱,也得能铸银币、金钱才行。
银币要用纯银,金钱就用孙儿炼的金子,分量都得定死——一枚银币重五钱,一枚金币重一两,谁也不能多一点少一点。”
王匠头听得直咋舌:“银钱、金钱?那得用多少银和金?再说,这叠铸法能不能铸贵金属,还得试试……”
“试就试。”
朱允熥拍了拍小胸脯,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