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首镜拍摄——“东方智慧”的初绽(1 / 2)
北京航天城的航天模拟器舱内,空气仿佛被按下了“静音键”。金属舱壁泛着冷冽的银灰色,布满控制台的显示屏上,数据流如瀑布般疯狂滚动,红色的警报灯每隔三秒闪烁一次,映得舱内每个人的脸颊都透着紧迫的光。控制台的按键排列借鉴了中式“九宫格”布局,核心操作区的轮廓是极简的太极纹样,与周围闪烁的科技指示灯形成奇妙的和谐——这是《星尘归途》开机后的第一组镜头,聚焦于黄博饰演的主角“东方”,面对突如其来的“宇宙能量紊乱危机”。
舱外的监控室里,陆砚辞盯着实时画面,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航天顾问赵院士戴着耳机,目光紧锁屏幕上的能量参数,随时准备提醒“操作逻辑是否符合科学”;特效总监老郑则盯着后台的粒子特效预览,确保警报声与屏幕上的能量乱流同步;李岩、苏晓等主创围在一旁,眼神里满是期待与紧张——这组镜头是“东方科幻”气质的首次亮相,成败关乎整部电影的基调。
“各部门准备,3、2、1,开始!”副导演的声音透过对讲机传来,舱内的紧张感瞬间拉满。
原本静止的黄博骤然入戏——他饰演的“东方”正低头检查能量循环数据,突如其来的紊乱让控制台发出刺耳的蜂鸣,红色警报灯疯狂闪烁,屏幕上的能量曲线瞬间跌破安全阈值,“归墟星能量核心失衡”的红色字样占据了整个主屏幕。
没有西方式英雄常见的瞳孔骤缩、咆哮指令,也没有慌乱地拍打控制台。黄博先是微微一怔,随即缓缓闭上双眼,双手自然垂落在膝盖上,掌心向上,如同古时修道者调息入定。他的呼吸节奏渐渐放缓,胸腔起伏变得均匀,与舱内急促的警报声形成强烈反差。几秒钟后,他薄唇轻启,声音不高却清晰沉稳,带着太极吐纳的韵律:“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默念声落,他缓缓睁开双眼,眼底已无半分慌乱,只剩如水的沉静。双手抬起,指尖落在控制台上,动作没有丝毫迟疑,却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律感——抬手时如“云手”舒展,按键时如“揽雀尾”沉稳,切换操作界面时手腕轻转,恰似太极“单鞭”的圆融。他没有急于压制紊乱的能量,而是先调出能量流动轨迹图,指尖在触摸屏上划出一道柔和的“S”曲线,正是太极图的阴阳分界:“先疏后堵,先顺后调。”
监控室里,赵院士眼中闪过赞许:“能量轨迹图的‘S’形疏导,刚好对应之前计算的‘平衡通道曲率’,操作逻辑完全符合科学!”老郑也忍不住点头:“他的动作节奏和能量乱流的波动刚好契合,后期加特效时,粒子流动会跟着他的手势走,视觉冲击力更强。”
镜头特写落在黄博的指尖——他按动“正物质能量调节”键时,指尖轻轻按压三秒,对应太极“沉肩坠肘”的发力;切换到“反物质能量补充”时,手腕轻抬,动作舒展,如同在牵引无形的能量流。屏幕上的红色警报灯渐渐变缓,能量曲线从陡峭的下跌转为平缓的波动,最终慢慢回升至安全阈值,绿色的“能量平衡”字样亮起时,黄博轻轻吐出一口气,抬手擦了擦额角不存在的汗珠,眼神里闪过一丝释然,却依旧保持着沉稳。
“咔!完美!”陆砚辞率先起身鼓掌,监控室里瞬间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赵院士拍着桌子说:“这才是‘东方智慧’的科幻表达!不是玄学,是把哲学融入操作逻辑,既好看又可信!”黄博走出模拟器时,额角已沁出细汗——为了这组镜头,他不仅跟着太极师傅练了半年招式,还特意请教了呼吸控制,把“调息”融入表演,让每一个动作都透着太极的韵味。
当天下午,这段首镜花絮被官方账号发布到社交平台。没有华丽的特效包装,只有最真实的现场收音和镜头画面——急促的警报声、黄博沉静的默念、行云流水的操作,短短30秒的片段,上线仅一小时播放量就突破5000万,三小时后直接破亿,引发了现象级讨论。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