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团队组建,广纳贤才(3 / 4)

加入书签

来,而晓聪在这学过农活,就能答得很好。”

赵兰芝的钢笔“啪”地掉在地上,笔尖在地上划出一道淡淡的痕迹。她望着窗外那些认真拨弄算珠的孩子,孩子们的脸上满是专注,突然蹲下身去捡笔,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哽咽:“我儿子就是因为只会做题,上了大学连衣服都不会洗,生活不能自理,最后休学了。我当时就想,要是他能多学点生活技能就好了。”她捡起钢笔,擦了擦上面的灰尘:“你说得对,劳动课很重要,我同意,这40%的占比很合理。”

夜色渐浓时,祠堂的煤油灯已点起三盏,灯光昏黄,将人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张明远抱着档案袋匆匆进来,帆布鞋底沾满了露水,袋子上还沾着几片草叶:“李总,心理医生苏眉到了,但是她有点特别,您可能得见见。”话音未落,一个穿碎花衬衫的姑娘已站在门口,麻花辫垂在胸前,辫梢系着红色的头绳,手里攥着本1982年的《青年心理学》,书皮有些磨损。

“我不用现代测评量表,那些东西太冰冷了。”苏眉的声音像山涧清泉,清脆悦耳,“1982年的年轻人,烦恼都藏在日记本里,他们会把心事写下来,不像现在的孩子,什么都藏在心里。”她翻开带来的样本,字迹娟秀如柳,纸页上还带着淡淡的墨水香:“这是我在废品站淘到的,1983年的高中生日记——‘今天帮五保户挑水,她给了我块糖,比过年还甜’,你看,简单的快乐最能治愈人。”

李思成突然指向祠堂角落的信箱,信箱是用铁皮做的,上面刷着绿色的油漆,有些地方已经剥落:“这里的孩子,六年内不能与外界联系,想家了怎么办,心里有委屈了怎么办?”煤油灯的光晕在他脸上明明灭灭,眼神里满是担忧,“他们正是敏感的年纪,长时间见不到家人,很容易出心理问题。”

苏眉从包里拿出叠信笺,泛黄的纸上印着“清平村小学”的抬头,纸边有些毛糙:“我会教他们写信,但收信人是未来的自己。让他们把对家人的思念、心里的委屈、学习的进步都写下来,等六年期满,再交给他们自己。”她将信笺分发给在场的人,脸上带着微笑:“就像1982年的人们,总相信努力能改变命运,这些信会成为他们努力的动力。”

李思成接过信笺,摸了摸纸张的质感,很厚实,带着年代感:“这个办法好,既解决了思念的问题,又能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成长。”

当最后一位应聘者走进祠堂时,挂钟的指针已指向午夜,钟摆晃动着,发出规律的“滴答”声。钱万里的西装在煤油灯下泛着暗哑的光,料子是上等的,但袖口有些磨损,他将密码箱放在条案上,发出沉闷的响声:“李董真是好手段,把卫星信号都屏蔽了,这里简直就是个世外桃源。”箱盖弹开的瞬间,1982年的粮票、布票散落出来,票面上的图案清晰可见,“要让孩子们相信活在过去,这些还不够,得让他们真正体验到当年的生活不易。”

李思成突然掀开供桌下的暗格,露出里面的老式电话交换机,机身是黑色的,上面布满了按钮和接线柱:“钱先生在银行做了二十年,见惯了大场面,为何突然想当会计?这里的工作可没银行风光。”

钱万里的手指抚过粮票上“全国通用”的字样,眼神里满是怀念:“1982年,我爸是公社会计,为了给社员多算两斤口粮,被打成右派,受尽了委屈,但他从没后悔过,说不能让老百姓吃亏。”他从西装内袋掏出张平反通知书,纸张已薄如蝉翼,边缘有些破损:“我要让这些孩子知道,诚实比任何数字都重要,就像我爸那样,坚守本心。”

黎明前的薄雾漫进祠堂时,七盏煤油灯的光晕在青砖地上交织成网,温暖而朦胧。李思成举起搪瓷缸,茶水在缸沿晃出细碎的涟漪:“从今天起,我们都是清平村的村民。”他的目光扫过每个人,眼神坚定,“记住,这里没有董事长,没有校长,只有老李、周老师、陈医生......我们都是为了孩子而来。”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