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回 野羊塘将军大战 歌舞地酋长劫营(3 / 5)

加入书签

来,这事不就结了。”

汤镇台可不认同他的想法,于是就反驳道:“老雷,你这话就不对了,要是田土司去了,苗民把他也扣下,再要一千两银子赎人咋办?要是你亲自去劝,他们把你扣下,要一万两银子,又该怎么办?再说了,朝廷每年花上百万两银子养着我们这些官兵,是为了啥?要是怕大动干戈,干脆别养这些人得了!”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说着就吵起来了。

雷太守看说不过,就只好说:“算了,我们写个简单的报告,把这事上报给上级,看上级怎么批示,我们按指示办就行了。”说完,雷太守客气了几句,就告辞回自己衙门去了。

汤镇台回到衙门后,就在府里放了炮、然后关上大门。汤大爷和汤二爷赶紧上前请安磕头,臧歧也跟着磕了头。大家互相聊了聊家乡的事儿,随后就各自回去休息了。

过了几天,总督对之前上报的苗民闹事的禀帖做出了批示,他说:“命令汤镇台带领兵马,前去剿灭反叛的苗民,以此来彰显朝廷的法纪。其他内容按照禀帖所奏,速速执行并上报结果。”

汤镇台拿到批示后,就马上派人把府里兵房的书办叫到书房,还把书办关在里面。书办被吓得不轻,完全不知道自己犯了啥错。到了半夜三更,汤镇台才走进书房见书办,还让手下人都退下回避。随后,汤镇台就拿出一锭五十两的大银放在桌上,还说:“先生,你把这银子收下,找你来没别的事儿,就想买你改一个字。”书办被吓得浑身发抖,连忙说道:“大老爷有啥吩咐尽管说,叫我咋办我就咋办,我打死也不敢收老爷的赏钱!”汤镇台解释道:“不是你想的那样,我也不想连累你。等明天上级发公文到府里让我出兵,府里通知下来的时候,你把公文里‘带领兵马’写成‘多带兵马’就行了。这锭银子就当是润笔费了,我也没别的事麻烦你了。”书办答应下来,收了银子就回去了。

又过了几天,府里果然通知汤镇台出兵,文书上写的正是“多带兵马”。这下,汤镇台可以调遣本标三营和分防的二协所有兵力,各路的军粮、饷银也都准备齐全了。

转眼就到了除夕。清江、铜仁两协的参将和守备跑来劝汤镇台说:“按照兵法里的说法,除夕这天不宜用兵。”汤镇台却不同意,他说:“先别管那些老说法了,‘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苗民们今天都在过年,我们正好趁他们放松警惕的时候,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于是,汤镇台就下达命令:派清江参将带领本协人马,从小石崖绕到鼓楼坡,切断苗民的后路;派铜仁守备带领本协人马,从石屏山直插到九曲岗,拦住苗民的前锋部队。汤镇台自己则是率领本标人马,在野羊塘作为中军主力。兵力部署完后,部队就出发了。

汤镇台分析说:“苗民的老巢就在野羊塘。要是我们从大路进攻,肯定会惊动他们。到时候他们守住碉楼,以逸待劳,我们很难按时打赢。”他转头问臧歧:“你知道有没有小路能绕到他们后面?”臧歧回答说:“我知道有条小路,从香炉崖翻过山,走铁溪绕到后面,能近十八里路。不过现在溪水冰凉,还结着冰,不太好走。”汤镇台说:“这不是问题。”随后他就下令,让中军的骑兵穿上油靴,步兵穿上鹞子鞋,一起从这条小路进军。

这边苗民首领正在山洞里,和一群男女苗民热热闹闹地喝酒过年。冯君瑞本就是个奸诈的混混,又娶了苗女当老婆,他和老丈人身边围着一堆苗家妇女,大家穿着花花绿绿的衣裳,敲锣打鼓地唱着苗戏。

他们正玩得高兴呢,突然一个小兵慌慌张张跑进来大喊:“不好啦!不好啦!朝廷派大军来攻打咱们了,都打到九曲岗啦!”苗民首领吓得魂都快没了,赶忙调了两百个苗兵,拿着标枪去迎战。可还没等安排好,又一个小兵连滚带爬地跑来报信说:“鼓楼坡也来了好多官兵,数都数不清!”苗民首领和冯君瑞急得团团转,这时,只听“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