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下邳城中的阴影(2 / 4)
弱点。
“父亲大人所言,句句切中要害,孩儿心中亦是明镜一般。”陈登终于开口,声音平稳,听不出太多波澜,但细细品味,却能察觉到那深处隐藏的疲惫与沉重,“玄德公仁德爱民,关张二位将军勇冠三军,我等徐州士民起初确曾对其寄予厚望,期盼其能如擎天之柱,庇护徐州免遭兵燹,保境安民。奈何……天不遂人愿,时运多舛,强敌环伺,接踵而至。如今之下邳,外无必救之援,内无足恃之粮,孤悬于淮北,已形同风雨飘摇中之危巢,倾覆或许只在旦夕之间。”他略作停顿,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窗外那片被战争阴云笼罩的、漆黑如墨的夜空,仿佛想从中看出一线生机,“曹操势大,兵精粮足,用兵狠辣果决,不留余地,更有郭嘉等智谋之士为其羽翼,算无遗策。此诚是我徐州数年来所未遇之危局。若城池最终不保,以曹操往日扫荡各方、动辄屠城的酷烈手段来看,徐州六郡难免要遭受一场空前浩劫,玉石俱焚,我徐州百万士庶,无论贵贱,恐怕皆难逃兵灾之苦,百年积累,或将毁于一旦。”
“故而,坐困愁城,引颈就戮,绝非智者所为,更非我陈氏应为徐州所做之抉择。”陈珪抬起那双看透世情的眼眸,目光炯炯,如同暗夜中的火炬,直视着儿子,语气斩钉截铁,“需早谋出路,未雨绸缪。刘备若已不可恃,无力回天,则我辈当为徐州,也为我陈氏满门,另寻一条能够存续下去的生路。是战,是和,是降,是走,需有决断。”
陈登陷入了更深的沉默。他脑海中如同走马灯般闪过无数信息、权衡与算计:曹操方面通过各种隐秘渠道传递来的、或明或暗的招揽与许诺;吕布方面暧昧不清的态度,以及其势力近年来令人侧目的崛起速度;还有徐州本土其他重要家族,如以商立家、富可敌国的糜竺兄弟,他们的观望、犹豫与可能的暗中动作。这一切,都如同巨大的乱麻,需要他从中理出头绪。他缓缓道,声音低沉而清晰,像是在进行一场冷酷的推演:“曹操,确乃当世枭雄,然其性如虎狼,刻薄寡恩。其麾下核心,多为颍川、汝南一带士族,根深蒂固,关系盘根错节。我等徐州士人若此刻贸然投去,无异于寄人篱下,恐怕难以真正融入其核心,最多不过是被其视为暂时稳定徐州局势、安抚本地民心的工具棋子。一旦时过境迁,价值利用殆尽,免不了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之下场。此其一也。再者,曹操与吕布如今已成水火不容之势,不死不休。我徐州若彻底倒向曹操,便等同于将自身牢牢绑在了对抗吕布的战车之上,从此陷入两大强邻的征战漩涡,再无宁日,这绝非徐州之福。”
“那么,吕布呢?”陈珪目光深邃,意味深长地追问,似乎想从儿子的分析中,捕捉到那一丝可能性的微光。
“吕布……”陈登听到这个名字,嘴角不受控制地泛起一丝极其复杂、难以言喻的笑意,混合着轻蔑、警惕,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对其能力的认可,“此人,确非寻常之辈,不能以常理度之。纵观其近年所为,先夺关中以为根基,再据司隶连接四方,继而擒拿僭号之袁术,交好锐气正盛之孙策,这一系列动作,看似莽撞冲动,实则环环相扣,步步为营,深谙乱世中生存与发展之道。更难得的是,此人似乎并不完全拘泥于士族门第之见,麾下能用贾诩、陈宫等出身寒微却才智超群之士,甚至敢于让蔡伯喈之女(蔡琰)参与机要,处理政务,可见其行事务实,只问才能,不问出身。若徐州能在此时与之结下善缘,甚至……归附于其麾下,或可凭借其目前正盛的兵威,获得一段宝贵的喘息之机,借其力以自保,徐图发展。然而,”他话锋陡然一转,语气变得无比凝重,“吕布此人,名声早已狼藉,反复无常之行径,天下皆知,其信用如同累卵,随时可能崩塌。且其势力虽膨胀迅速,然根基是否真的牢固,内部是否铁板一块,能维系多久之强势,犹在未定之天。未来是龙腾九天,还是骤然陨落,无人可以预料。此乃一场巨大的赌博。”
这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