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谱囚笼:文明数据的鉴伪者(七十四)(3 / 5)

加入书签

考》里好像提过,我帮你调出来。”他转身走进库房,片刻后抱着几本线装书出来,书页边缘已经泛黄发脆,封面上用毛笔写着书名。

陈轩在靠窗的书桌前坐下,小心翼翼地翻开最厚的《民国收藏考》。书页间弥漫着陈旧的纸墨香,字迹是工整的馆阁体,记载着清末至民国年间的收藏大家事迹。他手指飞快地翻阅,在“奇人录”章节里找到了关于玄山氏的记载:

“玄山氏,生卒年不详,活跃于光绪至民国初年,籍贯待考。其人善鉴古物,尤精于器物隐秘,能于残碑断简中寻藏珍之迹,于金玉铜瓷中辨岁月之痕。所藏商周青铜器三十余件,皆有‘玄’字暗记,然晚年隐于邙山,藏品不知所踪,时人谓之‘藏器于山,藏道于心’。”

这段记载虽短,却与玉牌上的线索完全吻合。陈轩的心跳不由得加快,他用手机拍下这段文字,继续往下翻,在附录的《玄山氏鉴宝语录》中看到了更详细的描述:“鉴物者,三法也:一观其形,二辨其质,三悟其魂。形可仿,质可造,唯魂不可假。魂者,岁月之痕,匠人之心,藏于微末,见于慧眼。”

“慧眼……”陈轩喃喃自语,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眉心。这段话说的,不正是自己的天眼能力吗?他从小就能看到古物上不同的光晕——真品泛着温润的金光,仿品则是暗沉的灰黑色,师父说这是“天生的鉴宝眼”,难道这能力与玄山氏有关?

他拿起另一本《古玩秘闻录》,书中收录了不少民间流传的玄山氏传说。其中一则提到,玄山氏有块贴身玉佩,背面刻着“三目识真”四字,据说能助他看破器物的伪装。传说虽带些神话色彩,但“三目识真”这四个字却让陈轩心头一震——他立刻从锦袋里取出和田玉牌,翻到正面边缘处,果然在松鹤图的角落里找到了这四个极小的阴刻字!

之前只注意到玉牌的图案和背面暗纹,竟没发现正面还藏着如此关键的信息。陈轩用放大镜仔细观察,“三目识真”四个字刻得极浅,笔画与松针的纹路巧妙融合,不细看根本发现不了。更奇特的是,在阳光下转动玉牌,这四个字会随着光线角度变化隐隐浮现,仿佛有生命一般。

“三目……难道指的是天眼?”陈轩集中精神催动天眼能量,眼前的玉牌再次泛起淡金色光晕。这一次,他清晰地看到“三目识真”四个字周围萦绕着淡淡的能量流,与自己体内的天眼能量同频共振,就像两个相认的故人。

他急忙翻看《古玩秘闻录》的后续内容,其中一段笔记引起了他的注意:“玄山氏尝言,吾之术传于‘天目’之后,非有缘者不能得。其鉴物时眉心常有微光,人皆以为异,不知是为‘开天目’之相。”

“天目之后!开天目之相!”陈轩激动得差点打翻桌上的水杯。这段记载明确指出,玄山氏的鉴宝术来自“天目”传承,而他鉴物时眉心发光的特征,与自己催动天眼时的状态完全一致!师父从未提过天眼能力的来历,只说是家族遗传,难道师父的家族,就是玄山氏的后人?

窗外的阳光渐渐升高,透过玻璃窗落在书页上,将字迹照得清晰透亮。陈轩的思绪像脱缰的野马,无数线索在脑海中交织:刻着暗纹的玉牌、“三目识真”的题字、玄山氏的“慧眼”传说、自己的天眼能力、师父的笔记……这些看似零散的碎片,正在慢慢拼凑出一个惊人的真相。

他忽然想起师父临终前的举动——老人当时已经说不出话,却死死抓着他的手按在自己眉心,眼神里满是期待和嘱托。那时只当是师父最后的不舍,现在想来,或许是在传递某种信息?陈轩下意识地按住眉心,体内的天眼能量再次涌动,这一次,他仿佛看到了一串模糊的画面:邙山深处的石室、整齐排列的青铜器、一面泛着青光的青铜镜……

画面转瞬即逝,陈轩却惊出一身冷汗。这是天眼第一次出现这样的幻象,难道是玉牌的能量触发了某种记忆传承?他急忙翻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