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谱囚笼:文明数据的鉴伪者(七十四)(4 / 5)
到师父的牛皮笔记最后几页,在空白处找到了几行潦草的字迹,像是老人临终前仓促写下的:“师祖讳玄山,传天眼术,藏器于邙山,待有缘者开。玉牌为钥,镜为引,三代之后,血脉归宗。”
“师祖!”陈轩猛地站起身,椅子腿在地面划出刺耳的声响。周围看书的人纷纷侧目,他却浑然不觉,指尖颤抖地抚摸着那几行字。师父的师祖就是玄山氏!这么说,玄山氏是自己的太师祖,天眼能力是家族传承的秘术,而这块玉牌,就是开启传承的钥匙!
二十多年的疑惑瞬间解开:为什么自己天生有天眼?为什么师父对玄山氏如此痴迷?为什么玉牌会与自己产生共鸣?一切都有了答案。这份跨越百年的传承,像一条隐秘的血脉,终于在他这里重见天日。
他深吸几口气平复激动的心情,重新坐下梳理线索。根据师父的笔记和史料记载,玄山氏生活在清末民初,正值乱世,为了保护珍贵的商周青铜器,他将藏品藏于邙山深处,并用玉牌记录方位,留下“三目识真”的标记,等待家族后人凭借天眼能力找到它们。而所谓的“镜为引”,恐怕就是窖藏中能激活天眼的关键器物。
陈轩翻开《商周青铜器图鉴》,对比史料中玄山氏收藏的特征。书中记载,他收藏的青铜器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器底刻着极小的“玄”字,器身纹饰中隐藏着星图图案。这与玉牌暗纹中的“左三右七”和“依山为库”形成了完整的线索链——玉牌指路,天眼破局,青铜为证,铜镜为引,最终揭开传承的秘密。
不知不觉间,窗外的太阳已经升到半空。陈轩合上书,发现古籍部里只剩下自己一人。管理员李老师端着茶杯走过,笑着问:“小陈,找到想要的资料了?看你这一上午都魂不守舍的。”
“找到了,李老师,太重要了。”陈轩起身道谢,将古籍小心翼翼地放回书架,“这些资料帮我解开了一个大谜团。”
离开图书馆时,阳光正好,文庙的红墙在阳光下泛着温暖的光泽。陈轩走在青石板路上,脚步轻快却带着前所未有的坚定。他摸了摸怀里的玉牌,感受到那温润的触感,仿佛能听到百年前玄山氏的嘱托。
回到古玩店,他立刻给徒弟小林打了电话。小林是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对古玩充满热情,人也机灵可靠。“小林,明天跟我出趟远门,去豫西邙山,有个大发现要带你见识见识。”
电话那头的小林兴奋地尖叫起来:“轩哥,是不是找到宝贝了?我早就说跟着你有肉吃!”
“不是去捡漏,是去完成师父的遗愿,也是……家族的使命。”陈轩望着墙上师父的遗像,语气郑重,“去准备些户外装备,手电筒、登山绳、急救包都带上,我们可能要在山里待几天。”
挂了电话,陈轩开始收拾行李。他将玉牌拓图、史料复印件和师父的笔记仔细收好,又从保险柜里取出一把小巧的工兵铲和强光手电——这些都是探宝的必备工具。最后,他将玄鉴镜的照片放进背包,那是从师父笔记里找到的插图,镜面光滑无锈,边缘刻着古朴的花纹,正是史料中记载的玄山氏法器。
夜幕降临时,陈轩坐在书桌前,再次研究玉牌上的暗纹。在天眼的注视下,那些线条仿佛变成了流动的河流,指引着通往过去的道路。他忽然明白,玄山氏留下的不仅是窖藏的方位,更是一份鉴宝的传承——不仅要辨器物的真伪,更要守文化的根脉。
“太师祖,师父,你们放心。”陈轩对着玉牌轻声说,“我不会让你们失望的。”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棂,在拓图上投下淡淡的光影。陈轩将玉牌贴身戴好,感受着那份穿越百年的温度。明天,他就要踏上寻根之旅,去邙山深处寻找家族的秘密,去唤醒沉睡的传承。而他知道,这只是开始,更多的谜团和挑战,还在等待着他——玄山氏的藏品为何要藏于邙山?铜镜的真正作用是什么?除了青铜器,还有没有其他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