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谱囚笼:文明数据的鉴伪者(七十四)(2 / 5)

加入书签

销声匿迹,他的藏品也成了古玩界最大的谜团。师父笔记里还提到,玄山氏最擅长在古物中隐藏信息,曾有传闻说他的一件玉佩里藏着三处窖藏的线索,没想到今天竟真的被自己遇到了。

为了确认暗纹的真实性,陈轩取来一盏台灯,将玉牌放在强光下照射。透光照中,玉牌内部的棉絮状纹理清晰可见,而那些暗纹的走向与玉料的天然肌理完全不同,显然是后期人工雕刻的。更奇特的是,在强光折射下,几条暗纹交汇处竟浮现出淡淡的“商”“周”二字,仿佛是玉料本身透出的字迹。

“这雕刻手法绝了!”陈轩忍不住赞叹。玄山氏显然用了特殊的阴刻技巧,将纹路深度控制在毫厘之间,既能隐藏信息,又不损伤玉牌的整体美感,这种手艺在现代早已失传。他忽然想起师父曾说过,玄山氏的鉴别秘术中有“三目识真”之说,难道这玉牌与自己的天眼能力有什么关联?

他集中精神,催动体内的天眼能量。眉心处传来熟悉的温热感,眼前的玉牌渐渐蒙上了一层淡金色的光晕。在天眼视野中,那些暗纹仿佛活了过来,线条边缘泛起微弱的荧光,原本模糊的符号变得清晰可辨——圆圈旁的符号竟是商周时期的“窖”字象形文,几条箭头则指向圆圈中心,旁边还刻着极小的“左三右七,依山为库”八个字。

“依山为库……”陈轩咀嚼着这几个字,忽然想起师父笔记里摘抄的玄山氏语录:“藏器者,非藏于室,藏于天地也。石为门,山为库,方能历久不朽。”这两句话竟隐隐对应,看来这玉牌上的线索绝非伪造。

他将玉牌小心收好,放进贴身的锦袋里。窗外的阳光渐渐西斜,给满屋的古玩镀上了一层暖金色。陈轩望着师父的遗像,照片里的老人笑得慈祥,仿佛在说“好小子,总算找到它了”。他深吸一口气,心中涌起一股使命感——师父一生追寻玄山氏的踪迹而不得,如今这份传承落到了自己肩上,无论前路有多少艰险,他都必须把这段被遗忘的历史找回来。

夜幕降临时,陈轩将玉牌的暗纹拓印在宣纸上,用铅笔细细勾勒出完整的图案。图纸铺开在桌上,邙山的轮廓、洛水的走向、窖藏的方位都已清晰呈现。他指尖点在圆圈中心,那里正是暗纹汇聚的终点,也是玄山氏留给后世的宝藏坐标。

“明天,该去邙山走走了。”陈轩收起拓图,将玉牌郑重地放进保险柜。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棂照进来,落在保险柜的铜锁上,泛着细碎的银光。他知道,从发现这枚玉牌开始,一段跨越百年的传承之谜,即将在他手中揭开序幕。而那个刻在玉牌角落的“玄山氏”落款,就像一把钥匙,即将打开通往尘封历史的大门。

第1024章:玄山氏的传承

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聚宝轩”的木门便发出“吱呀”一声轻响。陈轩背着双肩包站在门口,背包里装着拓印的窖藏图、放大镜和师父留下的几本古玩史料,他抬头望了眼天边泛起的鱼肚白,深吸一口带着露水气息的空气,转身锁上了店门。

“师父,等我好消息。”他对着空无一人的街道轻声说道,脚下的青石板路被晨露打湿,踩上去泛起细碎的水光。按照计划,他今天要去市图书馆的古籍部,那里藏着不少关于清末民初古玩界的史料,或许能找到更多关于玄山氏的线索。

市图书馆坐落在老城区的文庙旁,是一座民国时期的红砖建筑,飞檐翘角间透着岁月的沉淀。陈轩熟门熟路地穿过栽满银杏的庭院,来到三楼的古籍部。管理员李老师是个头发花白的老者,见他进来便笑着打招呼:“小陈又来查资料?今天想看哪方面的?”

“李老师早,我想找清末民初关于‘玄山氏’的记载,不管是笔记、杂录还是地方志都行。”陈轩递过借阅证,指尖因紧张微微发凉。

李老师推了推老花镜,在电脑上敲了几下:“玄山氏?这名字有点耳熟……哦,在《古玩杂记》和《民国收藏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