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技术之利(1 / 3)

加入书签

连日阴霾,终于在一个清晨被稀薄的阳光撕开了一道口子。金芒洒在湿润的青石板路上,蒸腾起若有若无的水汽。然而,这短暂的晴朗并未驱散江宁城中的压抑,反而像给一座巨大的坟墓投下了一束光,照见其间的森冷与沉寂。

陈砚秋一夜未眠。案头那本“清风本”册子,如同炭火般灼烫着他的思绪。顾文渊此人,其行可敬,其情可悯,但其举,无疑是在刀尖上舞蹈。他必须亲自去见一见这位胆大包天的书坊主,既要确认其动机,也要再次陈明利害,若能劝得其暂避锋芒,或可免去一场即将来临的灾祸。

用过早膳,服下薛冰蟾叮嘱的汤药,陈砚秋换了一身半旧的青灰色直裰,打扮成寻常文士模样,只带了老仆安福一人,悄然出了清溪馆。

根据苏承恩提供的地址,主仆二人穿街过巷,避开主要的繁华街市,向着城南较为偏僻的螺丝转弯巷走去。越往南走,市井气息愈浓,沿街多是些手艺作坊、杂货铺面,空气中混杂着皮革、桐油、浆洗等各种气味。与城东士子聚居的文雅清幽相比,这里更显嘈杂与鲜活。

“老爷,前面就是螺丝转弯巷了。”安福低声指引着。

巷子狭窄而曲折,如其名般蜿蜒深入。两侧墙壁斑驳,露出内里的青砖,墙头偶有顽强的杂草探出。走了约莫一炷香的功夫,在一处更为僻静的拐角,安福停下脚步,指着一扇毫不起眼的黑漆木门。门楣上并无牌匾,只在门边挂着一个小小的木牌,上面用墨笔写着两个字——“清风”。

若非刻意寻找,绝难注意到这处所在。

安福上前,按照苏承恩交代的暗号,不轻不重地叩了三长两短共五下门环。片刻后,门轴发出轻微的“吱呀”声,开了一条缝,一个穿着短打、满手沾着黑色油墨的年轻学徒探出头来,警惕地打量着门外二人。

“二位找谁?”

“烦请通传顾坊主,就说城北苏掌柜友人,姓陈,特来拜访,请教‘活字排印’之法。”陈砚秋上前一步,和气地说道。

学徒显然得了吩咐,听到“苏掌柜”和“活字排印”几个字,神色稍缓,又仔细看了陈砚秋几眼,见其气度不凡,不似歹人,便道:“请稍候。”随即掩上门,快步进去通传。

不多时,门再次打开,一个年约四旬、身材清瘦、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色儒衫男子迎了出来。他面容斯文,下颌留着短须,眼神明亮而坦诚,只是眉宇间带着一丝长期劳作的疲惫,双手指节粗大,指甲缝里还残留着未能洗净的墨迹。

“可是陈先生?在下顾文渊,有失远迎,快请进。”顾文渊拱手行礼,语气爽朗,并无太多商贾的圆滑,反倒更像一个落拓的教书先生。

“冒昧打扰,顾坊主海涵。”陈砚秋还礼,带着安福迈步而入。

门内别有洞天。是一个不算太大的院落,却收拾得干净整齐。院中一侧搭着凉棚,的木盘,盘中密密麻麻排列着无数大小一致的褐色小方块,在稀薄的阳光下,泛着陶器特有的光泽。另一侧,几个工匠模样的汉子正围着一台结构略显复杂的木制器械忙碌着,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墨香和淡淡的泥土、松烟气味。

“这里便是陋室,也是顾某安身立命、践行些许理想之所。”顾文渊引着陈砚秋穿过院落,走向正屋,语气中带着不加掩饰的自豪,“陈先生对活字印刷感兴趣?”

“正是。”陈砚秋目光扫过那些排列整齐的胶泥字模和那台正在调试的印刷器械,心中暗自称奇,“早闻毕昇之法,精妙绝伦,惜乎未能广传。今日得见顾坊主竟将此术发扬光大,实乃幸事。”

进入正屋,这里更像一个工匠的作坊兼书房。靠墙立着高大的木架,上面分门别类地摆放着烧制好的字模,按韵部排列,蔚为壮观。墙角堆着成摞的纸张,有上好的宣纸,也有廉价的竹纸、皮纸。书案上除了文房四宝,还散落着一些图纸、刻刀和未完工的字模。墙上挂着一幅字,笔力遒劲,写的是“文明之器,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