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技术之利(2 / 3)
普惠众生”。
“陈先生请坐。”顾文渊招呼陈砚秋在窗边的椅子上坐下,又吩咐学徒去沏茶。他见陈砚秋对墙上的字注目,便笑道:“让先生见笑了。此乃顾某平生所愿。”
“好一个‘文明之器,普惠众生’。”陈砚秋由衷赞道,“顾坊主心怀天下,令人敬佩。却不知此法,比之雕版,优劣何在?”
提到专业,顾文渊眼中光芒更盛,他起身走到字架前,如数家珍般介绍起来:“陈先生请看,此乃胶泥活字。取细腻胶泥,刻反字于小木模上,压入泥坯,阴干后入窑烧制,便得一枚坚如陶瓷的活字。其利有三!”
他拿起一枚字模,递给陈砚秋观看。那字模入手微沉,质地坚硬,正面是凸起的反体阳文,笔画清晰。
“其一,省费!雕版刻字,费工费时,一版刻成,若有错漏,整版皆废。而活字,单字烧制,可重复使用,排印不同书籍。一副活字,常用者不过数千,便可排印绝大多数经史子集。所耗人工物料,不及雕版十一!”
陈砚秋摩挲着那枚冰凉的字模,点了点头。他深知书籍之贵,多在于雕版之费,许多孤本、珍本,因无力刊刻而失传,寒门学子更是望书兴叹。
“其二,省时!”顾文渊走到那台印刷器械旁,指着两名工匠正在操作的部位,“雕版刻印,一书之版,动辄数月乃至数年。而活字排版,熟手匠人一日可排数版!此书印毕,拆版归位,又可排印他书。印书之速,何止倍增!”
只见那工匠从一个标着“支韵”的字盘里,熟练地拣出所需的字模,放入一个带着格子的铁制版框内,再用小竹片卡紧,动作迅捷,井然有序。
“其三,便易存储与更正!”顾文渊指着满架的字模,“雕版笨重,存储需占大量空间,且年久易蛀易损。而活字小巧,分类存储,占地无几。排版时若有错字,只需取出错字,换入正字即可,无须毁版重刻,便利无比!”
他越说越是兴奋,脸上泛着红光:“陈先生试想,若此术能推行天下,刊印书籍之成本将大大降低,速度则大大提升。届时,不仅圣贤经典可广布民间,便是农书、医书、算学、工技之书,亦可廉价印行,惠及万千黎庶!此非‘文明之器’为何?此非‘普惠众生’为何?”
陈砚秋看着顾文渊那近乎痴狂的热情,心中深受触动。这是一个真正看到了技术力量,并怀有崇高理想的人。他的愿景,与那些只知钻营科举、皓首穷经的士子,或是只顾争权夺利、盘剥百姓的官僚,形成了鲜明对比。
“顾坊主高义,陈某感佩。”陈砚秋诚恳道,“此术若行于太平盛世,必是功在千秋之举。只是…”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凝重起来,“如今江宁时局,顾坊主当深知。东林之事,余波未平,官府严禁议论。坊主印制那‘清风本’,固然是欲传七子之志,醒豁人心,然则…树大招风,恐非智者所为啊。”
顾文渊脸上的兴奋之色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合着悲愤与倔强的神情。他走到书案前,拿起一本“清风本”,轻轻抚摸着封面那株象征性的黍苗。
“陈先生的好意,顾某心领。”他声音低沉下来,“先生可知,七子之中,有一人名叫陆明远,年方十九,乃我故友之子,平日唤我一声‘世叔’?”他眼中泛起一丝泪光,又强行忍住,“那孩子,聪颖好学,心怀赤诚,曾言要效法范文正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可如今…如今只剩一捧焦土!”
他深吸一口气,看向陈砚秋,目光灼灼:“顾某并非不知凶险。然,七子之血,岂能白流?他们用性命写下的控诉,岂能就此湮没?若因惧祸而缄口,任由黑白颠倒,正义不张,顾某与那些蝇营狗苟、助纣为虐之辈,又有何区别?”
“活字之术,在我手中,若只用来印些风花雪月、程文墨卷,换取银钱,岂非辜负了这‘文明之器’?当此之时,正该用此利器,传公义之言,发悲愤之声!让更多人看到这世道的黑暗,听到士子的呐喊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