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第一更)(9 / 14)

加入书签

当即忘了方才不快,言道:“我当年在杭州为通判时,听得人建言,将岸边的湖面租给民户种植菱角。”

    “种菱的地方,必须杂草不生,所以每年可借民户清理一次淤泥,同时还可收取租金,此乃一举两得之道。”

    苏轼谈到自己兴趣的地方,眉间喜悦之情溢满言表。

    章越见此满是欣然道:“子瞻且去之,过两年我致仕后,定要再去杭州的西湖看一看。”

    章越心道,天下没有不散宴席,有人走有人留,执政这条路总是越走越孤单的。

    苏轼走后原来程颐正巧入内。

    程颐穿着粗布麻衣,一副生人勿近的样子。

    程颐是公认极不好相处的人,为喜欢开人玩笑,与人斗嘴的苏轼明显气场不和。

    苏轼看了一眼也没打招呼,用苏轼与门下四学士,六君子的话而言‘吾素疾程颐之奸,未尝假以辞色’。

    二人见面从没给过好脸色看。

    二人扭头而过,程颐入内行礼见过章越后入座。

    章越看了一眼程颐,苏轼与程颐两等性子,苏轼嬉笑言谈,若令他不舒服了,定是开个玩笑讥讽回去,这样二人就过去了,日后还能成好朋友。

    苏轼与另一个挖苦人的刘攽说了三白饭的事后,刘攽就心生一计请苏轼赴宴吃皛饭。

    苏轼没听说过什么皛饭,去了一看宴席上也是盐、萝卜、饭,刘攽笑称:“三白即为皛,这便是皛饭。’”

    苏轼当场吃完然后说明天你到我家请你吃毳饭。

    刘攽没听过毳饭是什么去苏轼家里赴宴,结果去了半天都没看到什么毳饭。等到饥肠辘辘了,苏轼才告诉他盐也毛(没了),萝卜也毛,饭也毛,称为毳饭。

    刘攽听了大笑说,我就知道你这小子要报仇。

    苏轼听了大笑,当即命人摆上一桌丰盛宴席,刘攽吃得尽兴而归。

    如果刘攽敢摆这样一桌饭给程颐,对方肯定是甩门而去。

    不过章越很喜欢找程颐来谈论理学,或者是抓整个朝堂上的风向。

    如今程颐作为天子讲师,而程颢管着太学,除了天下太学生和天子外,以及西军和三辅军都是以理学治军。

    三者都是以程朱理学培养的。

    程朱理学确实有独到之处,从唯心的角度而论,佛家和道家的空无肯定是不能作为大部分读书人以后修身的部分,而理学中也有不妥之处,章越是不可能全盘吸收,他必须决定理学以后的走向。

    章越道:“程先生昨日在经筵上与天子所讲的理一分殊,本相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